《与同舍待浴灵芝寺》
一雨洗秋色,湖山增眼明。 番番水中荷,作此凄凉声。 我辈等憔悴,客饭千里程。 愿言涤尘土,冠盖临华京。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充满秋意和旅途辛劳的诗。首先,从整体上看,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象和人情世态,描绘出一幅秋雨后的湖山景色,并表达了旅途中的疲惫和对未来的期望。
首句“一雨洗秋色,湖山增眼明。”用雨洗来形容秋色的变化,既表现了秋雨过后景色的清新,又暗示了季节的更替。湖山增眼明则表现了雨后景色的明亮和清新,让人眼前一亮。
“番番水中荷,作此凄凉声。”这两句描绘了湖中的荷花在秋风中的摇曳,发出了凄凉的声音。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现了秋天的萧瑟和荷花的凄美。
“我辈等憔悴,客饭千里程。”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自己旅途的疲惫和艰辛,用“等憔悴”来形容自己和同伴们的状态,暗示了旅途的劳累和辛苦。
最后两句“愿言涤尘土,冠盖临华京。”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希望能洗掉身上的尘土,以整齐的冠盖来到华京。这里既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也暗示了他对现状的不满。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的描绘,表现了秋天的萧瑟和旅途的辛苦,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现状的不满。
|
创作背景
《与同舍待浴灵芝寺》是宋朝诗人曹既明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社会背景:宋朝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诗词作为当时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崇。同时,宋朝也是一个儒家思想盛行的时代,诗人们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对人生、社会的思考和关注。
2. 个人背景:曹既明是一位文人,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诗歌创作能力。他的诗歌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生活哲理,以及对自然、人生的思考。
3. 创作情境:根据诗题,《与同舍待浴灵芝寺》是诗人在与同伴一起等待洗澡时,在灵芝寺这个特定的场所创作的。这个场所可能给诗人带来了一些灵感和感触,促使他创作了这首诗。
综上所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宋朝文化繁荣和儒家思想盛行的社会背景,以及诗人个人文化素养和创作能力的个人背景,加上在灵芝寺等待洗澡这个特定的创作情境所共同构成的。
相关诗词
-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
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
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
谪仙何处?
无人伴我白螺杯。
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
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
玄都五府风尘绝,碧海三山波浪深。
桃实千年非易待,桑田一变已难寻。
别有仙居对三市,金阙银宫相向起。
台前镜影伴仙娥,楼上箫声随凤史。
凤楼迢递绝尘埃,莺时物色正裴回。
灵芝紫检参差长,仙桂丹花重叠开。
双童绰约时游陟,三鸟联翩报消息。
尽言真侣出遨游,传道风光无限极。
轻花委砌惹裾香,残月窥窗觇幌色。
个时无数并妖妍,个里无穷总可怜。
别有众中称黜帝,天上人间少流例。
洛滨仙驾启遥源,淮浦灵津符远筮。
自言少小慕幽玄,只言容易得神仙。
珮中邀勒经时序,箫里寻
-
灵芝生王地。
朱草被洛滨。
荣华相晃耀。
光采晔若神。
古时有虞舜。
父母顽且嚚。
尽孝于田垄。
烝烝不违仁。
伯瑜年七十。
彩衣以娱亲。
慈母笞不痛。
歔欷涕沾巾。
丁兰少失母。
自伤早孤茕。
刻木当严亲。
朝夕致三牲。
暴子见陵悔。
犯罪以亡形。
丈人为泣血。
免戾全其名。
董永遭家贫。
父老财无遗。
举假以供养。
佣作致甘肥。
责家填门至。
不知何用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