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通判沈兴宗游五泄》
路缘萝茑荫杉松,翠壁丹崖不计重。 天作锦屏环十里,僧开朱屋面千峰。 花閒越鸟鉤辀语,溪外秦人仿佛逢。 早晚车驺到山下,篮舆多日待追从。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非常美丽的山水诗,充满了自然和宁静的气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一个萝蔓杉松、翠壁丹崖的自然世界,令人仿佛身临其境。
首联“路缘萝茑荫杉松,翠壁丹崖不计重。”描绘了道路两旁萝蔓缠绕、杉松成荫的景象,以及翠壁丹崖连绵不断的壮丽景色。
颔联“天作锦屏环十里,僧开朱屋面千峰。”进一步以锦屏和朱屋作为比喻,描绘了自然的壮美和寺庙的庄重。
颈联“花閒越鸟鉤辀语,溪外秦人仿佛逢。”通过描绘花鸟的声音和溪外的人们的活动,给这幅山水画增添了生机和人间烟火气。
尾联“早晚车驺到山下,篮舆多日待追从。”表达了诗人期待与友人一同游览这美景的心愿。
整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诗歌的节奏流畅,语言生动,读来令人感到舒适和宁静。
|
创作背景
根据目前所能获取的信息,暂时没有找到与丁宝臣创作《招通判沈兴宗游五泄》这首诗具体背景相关的资料。通常,诗歌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生活经历、社会环境、历史事件等因素有关。丁宝臣在宋朝生活,而宋朝是一个文化繁荣、诗歌创作丰富的时代,因此这首诗可能是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创作的。同时,诗歌标题提到了“招通判沈兴宗游五泄”,可能反映了诗人与友人沈兴宗之间的交往和一次游览五泄的活动,这些因素可能对诗歌的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综上所述,虽然暂时没有找到具体的创作背景资料,但可以推断这首诗是在宋朝的文化背景下,结合诗人与友人的交往和游览活动等因素而创作的。
相关诗词
-
别乘清名满世间,却来堂下植檀栾。
已无欲物败人意,且与此君同岁寒。
夜月半庭金影碎,秋风一枕玉声残。
雁行吏退铃斋静,想见巍冠独倚阑。
-
楼橹千重铁作门,不堪聚米更重论。
居延岁月那相似,一听悲歌一断魂。
-
得钱终日走燕寺,抱膝经年动越吟。
想得长安西望眼,只应黄鹄见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