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永叔新晴独过东山》
芳辰百五前,选胜到林泉。 万树绿初染,群花红未然。 阴岩犹贮雪,暖谷自生烟。 妇汲溪头水,人耕草际田。 日中林影直,风静鸟声圆。 健令多情甚,寻春最古先。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诗,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芳辰百五前的林泉美景。整首诗洋溢着生机勃勃的气息,给人以美的享受。
开头两句“芳辰百五前,选胜到林泉”,点明了时间和地点。诗人选择在春天的一百零五天前,来到林泉胜地欣赏美景。这里的“芳辰”指春天,“选胜”则表达了诗人追求美景的心意。
接下来几句,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林泉的景色。“万树绿初染,群花红未然”,描绘了树木初绿、花儿未红的景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希望。“阴岩犹贮雪,暖谷自生烟”,则表现了山谷间的气候变化,阴岩上还残留着雪,而暖谷中已经升起了烟雾。
接着,诗人又描绘了人们在春天里的活动。“妇汲溪头水,人耕草际田”,妇女在溪边取水,人们在田间耕作,展现了春天的繁忙和生机。
“日中林影直,风静鸟声圆”,这两句描绘了林间的景象,阳光透过树林,投下直的树影,风静下来,鸟儿的叫声也变得更加清脆悦耳。
最后两句“健令多情甚,寻春最古先”,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追求,也体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态度。
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生动,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也展现了人们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创作背景
《和永叔新晴独过东山》是宋朝诗人丁宝臣创作的一首诗,他的创作背景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时代背景**:宋朝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诗歌作为当时的重要文化表现形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崇。同时,宋朝也是一个人文精神崛起的时代,诗人们通过诗歌表达了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感悟和思考。
2. **个人背景**:丁宝臣作为宋朝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受到了当时文化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他个人的审美情趣和思想情感。
3. **创作情境**:这首诗的题目《和永叔新晴独过东山》表明了是在新晴的天气里,诗人独自走过东山时有所感而作。可以想象,当时的环境、气氛和诗人的心境都对诗歌的创作产生了影响。
综上所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包括了时代背景、个人背景和具体的创作情境等因素。
相关诗词
-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
北风声正悲。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郁?
思欲一东归。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
-
此去东山又北山,镜中强半尚红颜。
白云出处从无例,独往人间竟独还。
-
南亩耕,东山卧。
世态人情经历多。
闲将往事思量过,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