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寇中逃山》

才入林峦屏迹时,此身自幸少人知。
婴孩底苦不解事,偏是怕时方始啼。
作品赏析
好的,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林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平静生活的向往和享受。首句“才入林峦屏迹时”描绘了诗人刚刚进入山林,屏蔽了外界的喧嚣,沉浸在大自然的宁静中。这个“才”字,表达了诗人刚刚踏入山林的瞬间感受,有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第二句“此身自幸少人知”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生活的自得之情。诗人感到幸运的是,这个地方很少有人知道,因此他可以享受到这种宁静的生活,不被外界打扰。 第三句“婴孩底苦不解事”引入了婴孩的形象,诗人用婴孩的哭闹来反衬出山林的宁静。婴孩的哭闹声在宁静的山林中显得格外突兀,但诗人却并不因此感到烦躁,反而通过对比更加感受到了山林的宁静。 最后一句“偏是怕时方始啼”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诗人并不是因为婴孩的哭闹而感到害怕,而是因为婴孩在安静的时候突然开始哭闹,打破了宁静的氛围,让人感到有些惊恐。 整首诗通过描绘山林的宁静和诗人内心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于平静生活的向往和享受。同时,诗人也通过引入婴孩的形象,反衬出山林的宁静,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
创作背景
《寇中逃山》是宋代诗人萧澥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宋代的战乱有关,描述了诗人在战乱中逃往山中的情景。通过对山中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在古代,战争频繁,人们经常为了逃避战乱而流离失所。《寇中逃山》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它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人民流离失所的现实。 综上所述,《寇中逃山》的创作背景与宋代的战乱和人民流离失所的历史现实密切相关。
上一首
《谷雨》
诗词关键字: 屏迹 婴孩 不解
相关诗词
  • 1
    [宋]
    三三两两伏茅茨,有事难言只自知。
    心破胆寒无处著,风枝露叶亦惊疑。
  • 2
    [唐]
    戎狄寇周日,衣冠适洛年。
    客亭新驿骑,归路旧人烟。
    吾道将东矣,秋风更飒然。
    云愁百战地,树隔两乡天。
    旅思蓬飘陌,惊魂雁怯弦。
    今朝一尊酒,莫惜醉离筵。
  • 3
    [宋]
    东风莫迎船,船下黄流急。
    送车犹未动,顾棹已不及。
    离宫佳气盘,宾幙平时入。
    因君报亲旧,将去江南邑。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