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大涤洞天留题》

落魄人间成谩老,足茧胼胝要闻道。
掉头不向声利场,飘飘迥出风尘表。
嗟嗟事事不惬怀,却喜因缘饱幽讨。
登太华兮濯沧浪,云梦湫隘鲁邾小。
既不责人求诸己,自信玄门穷妙理。
虚室生白悟名言,坐见吉祥来止止。
个中端的合乾坤,几道致柔若诸水。
要须万里可参同,坐断孤峰空弃鄙。
潜山霍山大涤山,天柱插云人莫企。
痴狂取笑谁氏子,不以生生而死死。
自知踪迹类闾丘,君家可是留前轨。
枯藤拟待挂休休,莫使风雷暗催徒。
作品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真理和自然的生活方式。诗人描绘了自己落魄人间,但仍然不倦追求知识和真理。他不向往权贵和名利的场所,而是飘飘然超越尘世,寻求更深层次的内在满足。 诗人通过登山、沐浴大自然,领悟到了玄妙的道理,明白了人生的真谛。他倡导内心的自省和自信,以达到吉祥安宁的境界。他认为个中的真谛与天地相合,与万物共生,柔如水,可包容一切。 诗人还表达了对于潜山、霍山、大涤山等自然奇观的向往,认为这些壮丽的自然景观是人力所无法企及的。他嘲笑那些痴迷于生死之别的人,不以生死为念,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超脱。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像闾丘一样踪迹不定,但追随前人的足迹,追求真理的决心不变。他用枯藤象征自己的坚韧和毅力,不惧风雷的摧残,勇往直前。 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和自然主义色彩,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自然和真理的独到见解和追求。
创作背景
《大涤洞天留题》是宋朝诗人何洞清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大涤山有关,大涤山是道教第七十二福地,位于浙江省,风景秀丽,历史悠久,为众多文人墨客所钟爱。何洞清游览此地时,被其美景所吸引,于是留下了这首诗。 在这首诗中,何洞清描绘了大涤山的自然风光和道教文化,表达了对自然与人文和谐的赞美。同时,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以上仅是简要分析,如需了解更多关于《大涤洞天留题》的创作背景,可以查阅相关文献或向专业人士请教。
上一首
《咏松》
诗词关键字: 胼胝 止止 风雷
相关诗词
  • 1
    [唐]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 2
    [宋]
    凤楼郁郁呈嘉瑞。
    降圣覃恩延四裔。
    醮台清夜洞天严,公宴凌晨箫鼓沸。
    保生酒劝椒香腻。
    延寿带垂金缕细。
    几行鵷鹭望尧云,齐共南山呼万岁。
  • 3
    [宋]
    一脚从别海南船,身逐云飞江浙天。
    走遍洞天寻隐者,不知费几草鞋钱。
何洞清的其他作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