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第后蒙侍郎示意指于新先辈宣恩感谢》
才薄命如此,自嗟兼自疑。 遭逢好交日,黜落至公时。 倚玉甘无路,穿杨却未期。 更惭君侍坐,问许可言诗。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充满感慨和自省的诗。诗人表达了自己才疏学浅,命运多舛的困境,同时又感慨遇到了好朋友,但却未能得到公正的待遇。
首联“才薄命如此,自嗟兼自疑”,诗人直接表达了自己才华不足,命运不好的感叹,同时也展现了自我反省和怀疑的态度。
颔联“遭逢好交日,黜落至公时”,诗人感慨虽然遇到了好朋友,但在公正的时代却遭到了贬谪。这一对比体现了诗人的无奈和悲愤。
颈联“倚玉甘无路,穿杨却未期”,诗人用比喻表达了自己虽然想依靠才华出众的人,但却找不到门路,想要穿越困难重重的前方,却不知何时才能实现。
尾联“更惭君侍坐,问许可言诗”,诗人再次表达了自己的惭愧之情,同时也展现了对自己的鼓励和期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人生感悟。同时,诗歌的语言流畅自然,韵律优美,读来让人感同身受。
|
创作背景
《下第后蒙侍郎示意指于新先辈宣恩感谢》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唐朝的科举考试制度有关。在唐朝,科举考试是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而“下第”则是指科举考试未中。因此,这首诗是杨凝在科举落榜后,得到一位侍郎(高级官员)的指点和关照,以及新一届的科举及第者的宣恩感谢后所作。
在诗中,杨凝表达了自己落榜后的心情和感受,同时也表达了对侍郎和新科进士的感激之情。这首诗反映了唐朝科举制度下士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情感经历,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相关诗词
-
宣恩充节使,设饯枉词工。
漫秉当筵烛,初闻出塞鸿。
夜钟山雨后,春漏苑花中。
别思朱弦急,雄谭绿蚁空。
放舟前路远,恋阙此心同。
若是逢梅树,传书候晓风。
-
剑佩翻翻出武威,关河秋色照戎衣。
轮台雪满逢人少,蒲海霜空见雁稀。
蕃部牛羊沙际没,羌民烟火碛中微。
兹行总为宣恩德,不带葡萄苜蓿归。
-
檐前飞雪扇前尘,千里移添上苑春。
他日丁宁柿林院,莫宣恩泽与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