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陪吴参军子鱼登义城》

迥野垂天末,长江接海流。
雨余多牧笛,风急少行舟。
一鹗穿云去,双凫就渚浮。
相怜无限思,空倚仲宣楼。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生动且充满感情的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流畅的诗韵,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首先,从整体结构上看,这首诗以景象描写为主,情感表达为辅,情景交融,使得诗的意境更加深远。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象时,运用了生动的词语和形象的比喻,如“迥野垂天末”,“长江接海流”等,使得诗的画面感十分强烈。 在诗意上,“迥野垂天末,长江接海流。”描绘出天地的广阔无垠和长江的磅礴气势,展现了自然的壮丽景色。“雨余多牧笛,风急少行舟。”则表达了风雨过后的宁静和萧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其中,“一鹗穿云去,双凫就渚浮。”是非常生动的一句,鹗穿云去的形象描绘出一种坚毅和不屈的精神风貌,双凫就渚浮则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的宁静和和谐。 最后,“相怜无限思,空倚仲宣楼。”诗人通过“相怜无限思”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思乡之情,而“空倚仲宣楼”则传达出一种无奈和寂寥的感觉。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的才情和情感世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创作背景
**《陪吴参军子鱼登义城》是明代文人许筠所作的一首诗,其创作背景与明朝的社会环境和作者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明朝时期,文人常常通过与朋友登高远眺、作诗唱和来抒发情感,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心和感慨。许筠作为一位明代文人,也有着这样的文化背景和创作习惯。 此外,诗题中提到的“吴参军子鱼”是许筠的好友,两人可能一同登上义城,欣赏景致,并借此机会创作诗歌,表达情感。因此,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还涉及到作者与友人的交往和情感交流。 综上所述,**《陪吴参军子鱼登义城》的创作背景涉及到明代文人的文化习惯、作者与友人的交往以及登上义城时的情感触发**。
下一首
《夜坐》
诗词关键字: 牧笛 行舟 海流
相关诗词
  • 1
    [唐]
    迢迢芊路望芝田,眇眇函关恨蜀川。
    归云已落涪江外,还雁应过洛水瀍。
    洛水傍连帝城侧,帝宅层甍垂凤翼。
    铜驼路上柳千条,金谷园中花几色。
    柳叶园花处处新,洛阳桃李应芳春。
    妾向双流窥石镜,君住三川守玉人。
    此时离别那堪道,此日空床对芳沼。
    芳沼徒游比目鱼,幽径还生拔心草。
    流风回雪傥便娟,骥子鱼文实可怜。
    掷果河阳君有分,货酒成都妾亦然。
    莫言贫贱无人重,莫言富贵应须种。
    绿珠犹得石崇怜,飞燕曾经汉皇宠。
    良人何处醉纵横,直如循默守空名。
    倒提新缣成慊慊,翻将故
  • 2
    [宋]
    看云静放支公鹤,临水闲观惠子鱼。
    窗下寂寥何所有,竺干经卷仲尼书。
  • 3
    [明]
    东京多节士,我怀管幼安。
    腾身风尘表,宠禄宁肯干。
    子鱼不相谅,高位屡超迁。
    腐鼠欲见污,闻之愧心颜。
    皓皓由夷姿,迥出两汉前。
    彼哉阿世者,变灭同飞烟。
    荣华神所戏,贫贱节斯完。
    此道匪难知,胡人为不然。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