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傍废宅》
水没溪痕不见沙,小桥分路入山家。 一庭野景无人管,时倩东风扫落花。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幽美的乡村景色,充满了诗意的想象和生动的表现力。
首句“水没溪痕不见沙”描绘了溪水涨满,淹没了溪边的沙地,营造出一种湿润、宁静的乡村氛围。这种情景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命力和活力。
次句“小桥分路入山家”描绘了一座小桥将道路分为两支,通向山中的农家。这个景象充满了生活气息,同时也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
第三句“一庭野景无人管”将视线拉回到农家庭院,描绘出一片野生自然的景象,无人照料却生机勃勃。这句诗表现了自然的自在自为,无需人为干预,也能焕发出美丽的光彩。
结句“时倩东风扫落花”则运用了生动的想象力,描绘了东风时而轻轻吹过,扫落庭院中的花瓣。这一情景充满了美的感慨,也带有一些哲理的意味,表达了生命的更迭和自然的韵律。
整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乡村景色,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同时也带有一些对生命和自然的哲理思考。
|
创作背景
《山傍废宅》是宋朝诗人邵棠的一首诗。创作背景可能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环境:宋朝时期,由于战争、灾难等多种原因,许多村庄、城市被废弃,留下了无数的废墟和荒宅。这些景象给人们带来了深深的思考,也激发了许多诗人的创作灵感。
2. 诗人经历:邵棠可能亲身经历了这样的荒废景象,或者听说了相关的故事,产生了强烈的感触,从而创作了这首诗。
3. 对历史的思考:诗人可能通过对废宅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变迁、人生无常等主题的思考,以及对过去繁荣岁月的怀念和追忆。
以上只是根据诗歌主题和一些常见创作背景进行的推测,具体创作背景可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了解。
相关诗词
-
济水出王屋,其源来不穷。
洑泉数眼沸,平地流清通。
皇帝崇祀典,诏书视三公。
分官祷灵庙,奠璧沉河宫。
神应每如答,松篁气葱茏。
苍螭送飞雨,赤鲤喷回风。
洒酒布瑶席,吹箫下玉童。
玄冥掌阴事,祝史告年丰。
百谷趋潭底,三光悬镜中。
浅深露沙石,蘋藻生虚空。
晚景临泛美,亭皋轻霭红。
晴山傍舟楫,白鹭惊丝桐。
我本家颍北,开门见维嵩。
焉知松峰外,又有天坛东。
左手正接罒离,浩歌眄青穹。
夷犹傲清吏,偃仰狎渔翁。
对此川上闲,非君谁与同。
霜凝远村渚,月净蒹葭丛。
-
春景抛人无处问。
多谢石榴花又喷。
茜罗揉出碎英繁,红蜡缕成香萼润。
血色新裙羞莫近。
密叶柔条相间衬。
雨馀寂寞假山傍,乡国尚遥西海信。
-
胶胶朝路七书考,请绂星江恨不早。
昔诧庐山心未然,今见庐山真是好。
子卜子家庐山傍,庞眉鹤发商山皓。
老而欲佚不得佚,此佚由来锡穹昊。
江声山色纷亭前,溢架诗书对花草。
心闲日月自舒长,此身到处蓬莱岛。
不妨留客醉幕天,浩歌大笑尊罍倒。
寄言五峰盍定交,伴此一翁呼六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