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与诸公游济渎泛舟》

济水出王屋,其源来不穷。
洑泉数眼沸,平地流清通。
皇帝崇祀典,诏书视三公。
分官祷灵庙,奠璧沉河宫。
神应每如答,松篁气葱茏。
苍螭送飞雨,赤鲤喷回风。
洒酒布瑶席,吹箫下玉童。
玄冥掌阴事,祝史告年丰。
百谷趋潭底,三光悬镜中。
浅深露沙石,蘋藻生虚空。
晚景临泛美,亭皋轻霭红。
晴山傍舟楫,白鹭惊丝桐。
我本家颍北,开门见维嵩。
焉知松峰外,又有天坛东。
左手正接罒离,浩歌眄青穹。
夷犹傲清吏,偃仰狎渔翁。
对此川上闲,非君谁与同。
霜凝远村渚,月净蒹葭丛。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游济源山》。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游览济源山时的所见所感。诗中提到了济水的源头、皇帝的祭祀、神庙的祈祷、飞雨、鲤鱼、祭典、松树、竹林、神仙传说、晚景的美景、山上的宁静、作者的家庭背景等等。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他通过描述济源山的美丽景色和神秘传说,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向往。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清吏、渔翁等平凡生活的喜爱,以及对与友人共享这种生活的期待。 此外,这首诗也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他通过描述自己开门见嵩山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怀念和向往。最后,他表达了自己在济源山上的逍遥自在,以及对清闲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通过对自然美景和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向往,以及对家乡和清闲生活的思念和向往。
创作背景
**《与诸公游济渎泛舟》的创作背景是李颀与友人一同游览济渎庙后,泛舟于济水之上**^[1]^。 在唐玄宗时期,由于皇帝崇信道教,道教的势力迅速发展。济渎庙是祭祀济水的庙宇,位于河南省济源市,当时也是一处道教圣地。李颀与友人一同游览济渎庙,感受到了道教的神秘氛围,随后泛舟于济水之上,欣赏了自然风光,因而创作了此诗^[1][2]^。
诗词关键字: 浩歌 舟楫 晚景
相关诗词
  • 1
    [唐]
    登桥试长望,望极与天平。
    际海蒹葭色,终朝凫雁声。
    近山犹仿佛,远水忽微明。
    更览诸公作,知高题柱名。
  • 2
    [元]
    园旧游,因感其事,复用前韵。
    万金不买青春,老来可惜欢娱地。
    有时记得,江楼深夜,解鞍留寐。
    兰焰喷虹,宝香薰麝,玉醅*蚁。
    更谁能细说,当年风韵,江瑶柱、荔枝味。
    漂泊江湖万里,渺难寻、采菱拾翠。
    何心更到,折枝图上,卖花声里。
    蓬鬓刁骚,角巾欹堕,枕书聊睡。
    恨匆匆未办,莼鲈归棹,又秋风起。
  • 3
    [元]
    楼船万艘下,钟阜一龙空。
    胭脂石井犹在,移出景阳宫。
    花草吴时幽径,禾黍陈家古殿,无复戍楼雄。
    更道子山赋,愁杀白头翁。
    记当年,南北恨,马牛风。
    降幡一片飞出,难与向来同。
    壁月琼枝新恨,结绮临春好梦,毕竟有时终。
    莫唱后庭曲,声在泪痕中。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