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古塞下曲》

行人朝走马,直指蓟城傍。
蓟城通漠北,万里别吾乡。
海上千烽火,沙中百战场。
军书发上郡,春色度河阳。
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
琵琶出塞曲,横笛断君肠。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边疆行军途中所见所闻的诗。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一些解读: 首句“行人朝走马”,直接描述了行军的路途。行人朝走马,直指蓟城傍,意为行人早晨上路,快马加鞭,直指蓟城边。行人表示这次旅途的目的地,表明目的地蓟城的靠近,强调行军的决心和行动之迅速。 第二句“蓟城通漠北”,描绘了目的地蓟城的地理位置和通往漠北的方向。此句预示了接下来旅程中的离乡之苦和边疆的艰辛。 第三句“万里别吾乡”,表达了行军万里之外,离开故乡的深深哀愁。海上千烽火,沙中百战场,描绘了边疆的景象,既展示了边疆的荒凉,也暗示了行军的危险和艰辛。 第四句“军书发上郡”,描述了军情紧急,军队立即出发的情况。春色度河阳,描绘了边疆春天的景象,暗示了行军的紧迫性和春天的生机勃勃。 第五句“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这两句描绘了边疆的景象,既有汉宫的袅袅柳树,又有胡地的青青桑树。这既展示了边疆的自然风貌,也暗示了两种文化的交融。 第六句“琵琶出塞曲,横笛断君肠”,这两句描绘了边疆的音乐,既有琵琶的边疆之曲,又有横笛的离别之声。这进一步展示了边疆的艰辛和离别的哀愁。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边疆行军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行军的艰辛、离乡的哀愁、军情的紧急以及边疆的荒凉和生机。同时,也展示了两种文化的交融和音乐的独特魅力。
创作背景
《古塞下曲》是唐代诗人李颀所作的一组诗歌,其创作背景与唐代的历史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强大王朝,但在其边境地区,经常与周边的游牧民族发生军事冲突,因此边塞成为了唐朝的一个重要战场。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诗人开始创作边塞诗歌,表达对国家边疆安全的关切和对英勇将士的赞美。 李颀的《古塞下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他的诗歌描绘了边塞的艰苦生活,展现了将士们的英勇和忠诚,同时也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通过对古战场的描绘和历史事件的叙述,李颀表达了对国家兴衰和民族命运的思考,使得《古塞下曲》成为了一组具有深刻历史内涵和人文关怀的诗歌。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相关网站。
诗词关键字: 横笛 漠北 出塞
相关诗词
  • 1
    [唐]
    进军飞狐北,穷寇势将变。
    日落沙尘昏,背河更一战。
    騂马黄金勒,雕弓白羽箭。
    射杀左贤王,归奏未央殿。
    欲言塞下事,天子不召见。
    东出咸阳门,哀哀泪如霰。
  • 2
    [唐]
    踌蹰古塞关,悲歌为谁长。
    日行见孤老,羸弱相提将。
    闻其呼怨声,闻声问其方。
    方言无患苦,岂弃父母乡。
    非不见其心,仁惠诚所望。
    念之何可说,独立为凄伤。
  • 3
    [明]
    花门将军七尺长,广颡穹鼻拳发苍。
    身骑叱拨紫电光,射猎娑陵古塞傍。
    一箭正中双白狼,勇气百倍世莫当。
    胡天七月夜雨霜,寒沙莽莽障日黄。
    先零老奴古黠羌,控弦鸣镝时跳踉。
    将军怒甚烈火扬,宝刀双环新出房,麾却何翅驱牛羊。
    平居不怯北风凉,白毡为幄界翠行。
    铜龙压脊双角张,彩绳亘空若虹翔。
    将军中坐据胡床,炽炭炙肉泣流浆。
    革囊挏酒蒲陶香。
    驼蹄斜割劝客尝。
    赵女如花二八强,皮帽新裁系锦曌,低抱琵琶弹《凤皇》。
    半酣出视驼马场,五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