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宿董山寺》

送客联镳归,得得招提宿。
晚渡沧江口,路入青山曲。
突兀忽在眼,一洗奔驰俗。
然灯遽呼酒,僧留供野蔌。
林高上明月,谈声响空谷。
坐久夜益深,同来或鼾熟。
明朝返城郭,此兴真可录。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自然情趣的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和人性的热爱与向往。 首联“送客联镳归,得得招提宿”,以送别客人开始,描述了诗人与客人联袂而归,然后在招提寺过夜。颔联“晚渡沧江口,路入青山曲”,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客人在暮色中渡过沧江口,进入青山弯曲的路途。这两句诗通过平淡而真实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与客人的自然、和谐的旅程。 颈联“突兀忽在眼,一洗奔驰俗”,以突兀的山峰突然出现在眼前,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在自然面前的惊喜和震撼,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厌倦。 接着,诗人通过描绘在僧庙中点灯、呼酒,品尝野菜,进一步表现了他对自然和朴素生活的热爱。而“林高上明月,谈声响空谷”则通过在深林中高挂的明月和空谷中的谈话声,营造出一种静谧、和谐的氛围。 尾联“坐久夜益深,同来或鼾熟。明朝返城郭,此兴真可录”,以诗人坐久夜深,同行的人已经鼾声四起结束,明朝返回城市,这次的经历真值得记录下来。这里,诗人用平淡的语言表达了对这次自然、和谐旅程的珍视和怀念。 整首诗以朴素的语言,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和人性的热爱与向往。通过对自然景色和生活琐事的描绘,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陈岘的《宿董山寺》的创作背景与他在宋代的生活经历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陈岘是一位宋代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山水和人生哲理的热爱与思考。 在宋代,文人雅士们常常喜欢游历名山大川,寻找灵感和心灵的寄托。而董山寺是一座位于山林之间的古老寺庙,环境幽静,景色优美。陈岘可能在一次游历中来到了这里,被这里的山水之美和寺庙的宁静所吸引,于是留宿在此,并写下了这首《宿董山寺》。 此外,宋代也是一个文化繁荣、思想活跃的时代,陈岘的诗歌也可能受到了当时文化思潮的影响,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精神境界。 综上所述,陈岘的《宿董山寺》的创作背景可能包括了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当时文化思潮的影响。
上一首
《偈》
诗词关键字: 沧江 城郭 送客
相关诗词
  • 1
    [唐]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 2
    [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3
    [宋]
    嵬石山前寺,林泉胜景幽。
    紫金诸佛相,白雪老僧头。
    潭水寒生月,松风夜带秋。
    我来属龙语,为雨济民忧。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