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酬唐太史见访》
山斋寂寞腊初深,披衲朝朝闻梵音。 我已出家惟带发,君来连榻与同心。 天涯避地因多病,幻迹随缘即故林。 明月满庭残雪在,那堪孤棹返山阴。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出家人的寂寥心境与生活状态,表达了避世、随缘的情感。首联“山斋寂寞腊初深,披衲朝朝闻梵音。”描述了出家人的居住环境,孤独寂静的山斋,每日清晨听闻佛教诵经声。颔联“我已出家惟带发,君来连榻与同心。”意味着诗人已经出家,但还保留着头发,朋友来此可以同榻而眠,彼此心灵相通。颈联“天涯避地因多病,幻迹随缘即故林。”揭示了诗人避世的原因,因为多病,所以寻找天涯避地,一切皆是幻影,随缘而安。尾联“明月满庭残雪在,那堪孤棹返山阴。”以景结情,描绘了明月满庭、残雪犹存的寂静景象,那堪忍受孤独的小舟返回山阴。整首诗意境空灵寂静,表达了诗人的出世心境和寂寥情感。
|
创作背景
《山中酬唐太史见访》是明朝诗人万表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作者的生活经历**:万表是明朝的武将和诗人,他曾任官职,但因为官场腐败,他多次辞官回乡,隐居山中。这种生活经历对他的诗歌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2. **社会背景**:明朝虽然初期国力较强,但到了中后期,社会动荡,政治腐败,民生凋敝。这样的社会背景对诗人的心境和创作内容都有一定影响。
3. **人际交往**:唐太史是万表的好友,他们之间有深厚的友谊。唐太史来访,对万表来说是一件值得高兴和记录的事情。
综合这些因素,万表在山中隐居时,面对好友的来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社会背景和人际交往,创作了《山中酬唐太史见访》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对隐居生活的感慨,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某种程度的不满。
相关诗词
-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
-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