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凿而饮,耕而食,抚黎何事来相逼? 瘠牛可耕岂不惜,姜水那堪吞满臆。 遥明灯火忽惊疑,一望旌旗我心恻。 群黎草木岂有知,贪吏朘削无休息。 攻掠犯顺谁所为,抚黎毒黎还毒国。 南征稍喜平崖公,歼扫惟悲不为德。 |
| 这是一首描写民生疾苦和官吏贪虐的诗歌,以凿饮耕食的百姓为引子,表现了诗人对贪吏剥削和攻掠行径的愤怒和悲痛。 诗歌开头“凿而饮,耕而食,抚黎何事来相逼”描绘了百姓朴实无华的生活,以及被官吏逼迫的无奈情况。接着“瘠牛可耕岂不惜,姜水那堪吞满臆”一句表现了百姓为了生计不惜牺牲自己的劳动力,以及因受到剥削而满腹怨气的情绪。 “遥明灯火忽惊疑,一望旌旗我心恻”描绘了诗人看到远处的灯火和旌旗而感到惊疑和悲痛的心情,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对百姓遭受攻掠和剥削的同情。 “群黎草木岂有知,贪吏朘削无休息”一句,诗人通过对比百姓的无知和贪吏的剥削,进一步揭示了官吏的恶行和百姓的无助。 “攻掠犯顺谁所为,抚黎毒黎还毒国”则直接点明了攻掠和剥削的源头,表现了诗人对这种行为的愤怒和谴责。 最后“南征稍喜平崖公,歼扫惟悲不为德”一句,诗人通过对平崖公的南征感到稍许喜悦,以及对歼灭贪吏却不为百姓造福的悲痛,表达了诗人对公正和正义的渴望。 整首诗歌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和深刻犀利的议论,展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和官吏贪虐的关注和谴责,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