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仙谣》
瑶花风细飞青鸟,王母麟车向蓬岛。 兰旌蕊帔白雉裘,笑倚红栏拾瑶草。 天风吹擘翠霞裳,玉环金佩声琅琅。 素娥两两鼓瑶瑟,玉花珠树春云香。 平明宴罢芙蓉阁,碧海青童来白鹤。 紫箫声里彩云飞,露湿银河晓星落。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充满浓郁仙境色彩的诗歌。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笔触,描绘出一个缤纷绚烂、华美非凡的仙境世界,展现了瑶花风细、王母麟车、兰旌蕊帔、笑倚红栏等生动景象。
诗歌开头,“瑶花风细飞青鸟,王母麟车向蓬岛”,引入了仙界的主题,描绘了瑶花在风中微微颤动,青鸟飞翔,王母乘坐麟车前往蓬岛的美丽画面,既有静态的景致,又有动态的场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接着,“兰旌蕊帔白雉裘,笑倚红栏拾瑶草”,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仙人们的服饰和动作,兰旌蕊帔、白雉裘,形象生动,笑倚红栏、拾瑶草的动作显得轻松愉快,给人一种宁静而华美的感觉。
“天风吹擘翠霞裳,玉环金佩声琅琅”,这里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和悦耳的声音效果,描绘了仙人们在天风的吹拂下,翠霞裳飘动,玉环金佩发出琅琅的声音,使人仿佛能感受到那种飘逸和华美。
“素娥两两鼓瑶瑟,玉花珠树春云香”,这里通过素娥鼓瑟,玉花珠树,春云香等元素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仙境的氛围,使人仿佛能闻到那春云的香味,听到那瑶瑟的乐声。
最后,“平明宴罢芙蓉阁,碧海青童来白鹤。紫箫声里彩云飞,露湿银河晓星落”,诗人以平明宴罢、碧海青童、白鹤等元素结束全诗,既展现了仙境的宁静和恬淡,又通过紫箫声、彩云飞、露湿银河等意象,给人一种凄美而壮丽的感觉。
整体来看,这首诗歌语言华美,意象丰富,节奏感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一个美丽而神秘的仙境世界,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感受到美的冲击和心灵的震撼。
|
创作背景
《望仙谣》为**明代**戏曲作家**许妹氏**所作的一部杂剧,作品通过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来批判统治者荒淫误国。其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1. 历史背景:唐明皇与杨玉环的故事发生在唐朝的鼎盛时期。唐明皇,即唐玄宗,前期曾开创了“开元盛世”,但后期逐渐沉溺于享乐,与杨玉环的恋情更是成为了历史的焦点。
2. 社会背景:明代时期,虽然文学繁荣,但社会上也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通过描写唐明皇的荒淫,作者可能意在讽刺当时社会的某些不正之风。
3. 文学背景:唐明皇与杨玉环的故事在古代文学中多次被描绘,如白居易的《长恨歌》。许妹氏在创作《望仙谣》时,很可能受到了这些前作的影响,但她又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情感表达。
综上所述,许妹氏创作《望仙谣》的背景涉及到历史、社会和文学等多方面,她通过这部作品传达了对历史、社会和爱情的深刻思考。
相关诗词
-
连昌宫中满宫竹,岁久无人森似束。
又有墙头千叶桃,风动落花红蔌蔌。
宫边老翁为余泣,小年进食曾因入。
上皇正在望仙楼,太真同凭阑干立。
楼上楼前尽珠翠,炫转荧煌照天地。
归来如梦复如痴,何暇备言宫里事。
初过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树绿。
夜半月高弦索鸣,贺老琵琶定场屋。
力士传呼觅念奴,念奴潜伴诸郎宿。
须臾觅得又连催,特敕街中许然烛。
春娇满眼睡红绡,掠削云鬟旋装束。
飞上九天歌一声,二十五郎吹管逐。
逡巡大遍凉州彻,色色龟兹轰录续。
李谟擫笛傍宫墙,偷得新
-
君不见宜春苑中九华殿,飞阁连连直如发。
白日全含朱鸟窗,流云半入苍龙阙。
宫中彩女夜无事,
学凤吹箫弄清越。
珠帘北卷待凉风,绣户南开向明月。
忽闻天子忆蛾眉,宝凤衔花揲两螭。
传声走马开金屋,
夹路鸣环上玉墀。
长乐彤庭宴华寝,三千美人曳光锦。
灯前含笑更罗衣,帐里承恩荐瑶枕。
不意君心半路回,
求仙别作望仙台。
仓琅禁闼遥相忆,紫翠岩房昼不开。
欲向人间种桃实,先从海底觅蓬莱。
蓬莱可求不可上,
孤舟缥缈
-
主家园囿极新规,帝郊游豫奉天仪。
欢宴瑶台镐京集,赏赐铜山蜀道移。
曲阁交映金精板,飞花乱下珊瑚枝。
借问今朝八龙驾,何如昔日望仙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