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春·七返阳全阴去尽》
七返阳全阴去尽,精髓满三田。
修道无为必自然。 论甚后和先。
忍取五行真水火,须要认根源。
自己丹砂着意看。 何用外寻丹。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关于修道的诗,大致意思如下:
“七返阳全阴去尽,精髓满三田”描述的是修道的过程,其中“七返”指的是修炼的七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代表着一种精神的转化和升华。而“阳全阴去尽”则代表着修炼到了一定程度,阴性的杂质全部去掉,只剩下阳性的精髓。这时,精髓充满了身体的三个丹田,即上丹田、中丹田和下丹田,这是修道的一种境界。
“修道无为必自然,论甚后和先”强调的是修道的过程应该顺应自然,无为而为,不应该刻意追求结果,也不应该过分在乎先后顺序。
“忍取五行真水火,须要认根源”则是指修道者需要忍耐并获取五行(金、木、水、火、土)中的真水和真火,这是修道的物质基础。同时,还需要认清这些物质的根源,以便更好地利用它们。
“自己丹砂着意看,何用外寻丹”则是提醒修道者要专注于自己内心的修炼,不可外求。丹砂是炼丹的主要材料,这里比喻内心的修炼精华。只有着自己的修炼精华才能真正达到修道的目的。
总的来说,这首诗强调了修道需要自然无为,专注内心,忍耐修炼,不可外求的过程。
|
创作背景
《武陵春·七返阳全阴去尽》的创作背景与宋先生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密切相关。首先,宋先生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社会的不稳定和个人生活的困苦给他的创作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其次,宋先生对道教和内丹术有着深入的研究,他的作品也反映了这方面的思想。这首词就是反映了道教全真教的内丹修炼思想,描述了内丹修炼的过程和境界。
具体来说,《武陵春·七返阳全阴去尽》的创作背景可以理解为宋先生在内丹修炼的过程中,对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哲学思想的感悟和表达。同时,这首词也可能反映了宋先生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表达了他对超脱生死、追求永恒境界的向往。
相关诗词
-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
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
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
谪仙何处?
无人伴我白螺杯。
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
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