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从天平节度使游平流园》

池塘静于寺,俗事不到眼。
下马如在山,令人忽疏散。
明公有高思,到此遂长返。
乘兴挈一壶,折荷以为盏。
入竹藤似蛇,侵墙水成藓。
幽鸟不识人,时来拂冠冕。
沿流路若穷,及行路犹远。
洞中已云夕,洞口天未晚。
自怜不羁者,写物心常简。
翻愁此兴多,引得嵇康懒。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中描述了一个远离俗世纷扰的清静池塘,表达了诗人对于清静环境的向往和追求。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一些解读: “池塘静于寺,俗事不到眼。”这两句描述了池塘的静谧,仿佛与寺庙相隔,让人远离俗世纷扰。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他对清静环境的向往。 “下马如在山,令人忽疏散。”这里描绘了诗人下马后置身于山中的感觉,让人感到心情疏散,仿佛得到了片刻的宁静。 “明公有高思,到此遂长返。”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高雅思想的追求,他来到这里,希望能够长此以往地停留。 “乘兴挈一壶,折荷以为盏。”诗人乘兴而来,带着一壶酒,折下一枝荷花作为酒杯。这一细节描绘了诗人的洒脱和豪放。 “入竹藤似蛇,侵墙水成藓。”这里描绘了周围的环境,竹藤像蛇一样蔓延,水侵蚀墙壁形成了藓苔。这些细节描绘了环境的幽静和自然之美。 “幽鸟不识人,时来拂冠冕。”这里描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幽静的鸟儿时而飞来拂动诗人的帽子和衣衫。 “沿流路若穷,及行路犹远。”这两句描述了诗人沿溪流行走的感觉,仿佛路途无穷无尽,但实际上路还很长。这表达了诗人对于长距离追求的决心和毅力。 “洞中已云夕,洞口天未晚。”这里描绘了洞中的景色,夕阳已经落下,但洞口的天色仍然明亮。这表达了诗人对于清静环境的喜爱和留恋。 “自怜不羁者,写物心常简。”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洒脱不羁的性格的自豪,他善于观察事物并从中得到乐趣。 “翻愁此兴多,引得嵇康懒。”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过于追求清静生活的担忧,担心这样的生活会让他变得懒散。这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自我反省。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远离俗世纷扰的清静池塘,表达了诗人对于清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人的洒脱、豪放、自我反省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都在诗中得到了体现。
创作背景
《从天平节度使游平流园》是唐朝诗人曹邺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天平节度使的游园活动有关。天平节度使在当时的唐朝是一位权重位高的官员,曹邺有机会跟随他游览平流园,感受到了园中的美景和宁静氛围。通过诗歌,曹邺描绘了平流园的景色以及游园时的感受。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创作背景可能还需要结合历史背景和诗人的经历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了解。
诗词关键字: 竹藤 冠冕 疏散
相关诗词
  • 1
    [元]
    正月已尽寒未收,柳塘曲曲带平流。
    青丝银瓶送美酒,赤栏画桥横钓舟。
  • 2
    [唐]
    小洞庭兮牵方舟,风袅袅兮离平流。
    牵方舟兮小洞庭,云微微兮连绝陉。
    层澜壮兮缅以没,重岩转兮超以忽。
    冯夷逝兮护轻桡,蛟龙行兮落增潮。
    泊中湖兮澹而闲,并曲溆兮怅而还。
    适予手兮非予期,将解袂兮丛予思。
    尚君子兮寿厥身,承明主兮忧斯人。
  • 3
    [唐]
    庐山正南面,瀑布古来闻。
    万里朝沧海,千寻出白云。
    寒声终自远,灵派孰为分。
    除却天台后,平流莫可群。
  • 4
    [明]
    朔庭喜见战尘收,石洞思从大士游。
    不道受降唐节度,何如奉使汉通侯。
    天垂台观三千里,雪染颠毛四十秋。
    短剑萧森心尚赤,班超独倚玉门愁。
  • 5
    [唐]
    朝市三千里,园庐二十春。
    步兵终日饮,原宪四时贫。
    桂树留人久,蓬山入梦新。
    鹤书承处重,鹊语喜时频。
    草奏才偏委,嘉谋事最亲。
    榻因徐孺解,醴为穆生陈。
    卫国今多士,荆州好寄身。
    烟霄定从此,非假问陶钧。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