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屈亭》
三闾溺处杀怀王,感得荆人尽缟裳。 招屈亭边两重恨,远天秋色暮苍苍。 |
作品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悲叹之情。首句“三闾溺处杀怀王”描述了屈原(三闾大夫)沉溺于悲伤之中,而怀王却被杀害的历史事件,流露出诗人对历史悲剧的感慨。次句“感得荆人尽缟裳”则进一步展现了事件的深远影响,荆楚之地的人们都为怀王的死而穿上白色的丧服,呈现出一片悲戚的氛围。
后两句“招屈亭边两重恨,远天秋色暮苍苍”则将诗意从历史事件拉回到现实,诗人在招屈亭边怀古思今,感受到双重的恨意,既是对历史悲剧的悲痛,也是对现实的不满。而“远天秋色暮苍苍”的描绘,则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忧郁与苍茫之感。
整首诗意境深远,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与现实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和历史悲剧的深深思索,同时也表现出对人类命运和社会现实的关切与忧虑。
|
创作背景
《招屈亭》是唐代诗人汪遵创作的一首怀古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屈原忠贞不屈精神的赞美,同时对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辨忠奸的行为表示不满。创作背景与屈原的投江事迹及古代文人墨客对屈原的纪念有关。
在春秋战国时期,屈原因为忠诚于国家,直言进谏,却遭到权贵们的陷害,最终被楚王贬谪。屈原在流放期间,写下了许多悲壮感人的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后来,屈原得知楚国都城被秦军攻破,感到悲愤交加,便投江自尽,以身殉国。
为了纪念屈原,人们在江边建起了招屈亭,以此来缅怀这位忠诚的爱国者。古代文人墨客也常常在招屈亭吟诗作画,表达对屈原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在这样的背景下,汪遵创作了这首《招屈亭》,通过诗歌来传颂屈原的精神,抒发自己对忠诚爱国者的敬意。
相关诗词
-
魂迥难招屈左徒,伤心忍顾藐诸孤。
龙精带雨长鸣剑,鲛泪临风尽落珠。
八口丧归扶广柳,一官甑破见莱芜。
不知寂寞高堂下,尚有青蝇吊客无。
¤
-
决狱初迎雨,开仓旋嚷。
青黄今接夏,饥疫免忧春。
帘密风时度,宫深日倍长。
纻罗随节赐,黍麦趁新尝。
执热宁忘濯,清心自释烦。
东朝闻好语,畏日解余暄。
山磨玉尘除旧廪,捧箱采缕看新丝。
一年丰乐今将半,两殿欢声外得知。
舟楫喧呼招屈处,禽鱼鼓舞放生中。
百官却拜枭羹赐,凶去方知舜有功。
玉殿清虚过暑天,草庐烦促念民编。
外家近许迁新宅,不遣司农费一钱。
-
舟楫喧呼招屈处,禽鱼鼓舞放生中。
百官却拜枭羹赐,凶去方知舜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