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梅下吹笛》

红筵绿酒扑寒香,树树梅花压粉墙。
忽见玉鳞飞夜月,自吹长笛坐胡床。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冬夜的景象,诗人在红筵绿酒的宴会上,感受到了梅花扑鼻的清香。诗中的“红筵绿酒”暗示着这是一个热闹的场合,而“寒香”则表明此时正值寒冬时节。梅花是中国古代文人喜爱的植物,象征着坚韧和高洁的品质。 接下来的两句“树树梅花压粉墙”,形象地描绘了梅花盛开的场景,仿佛整个粉墙都被梅花所覆盖。这里的“粉墙”可以理解为白色的墙壁,也可以理解为女子的妆容。这种描绘手法既展示了梅花的美丽,也增加了诗歌的意境。 最后两句“忽见玉鳞飞夜月,自吹长笛坐胡床”,诗人突然看到一片片如玉般的鱼鳞在月光下飞舞,于是拿起长笛坐在胡床上吹奏起来。这里的“玉鳞”可以理解为鱼鳞,也可以理解为雪花。诗人通过这种意象的转换,将冬夜的寒冷与宴会的热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吹奏长笛的动作也表现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享受。 整首诗以冬夜宴会为背景,通过对梅花、月光、鱼鳞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愉悦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堪称佳作。
诗词关键字: 粉墙 长笛 梅花
相关诗词
  • 1
    [南北朝]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
    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
  • 2
    [宋]
    夜起荆扉趁暗香,林间梅下卜斋房。
    寒窗安着清相向,清杀东坡锦绣肠。
  • 3
    [宋]
    骑鲸人去醉吟来,公子风流尊为开。
    笑问笔间梅淡泊,何如筵上舞低回。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