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桐柏崇道观》

神仟隐居尚深渺,径迂不欲与世通。
必求峭拔出林杪,俯视左右环群峰。
飞泉不测源所自,瀑注一落千丈虹。
步跻石磴旋盘折,翠荫蒙密多长松。
唐闻马练师,晋传葛仙翁。
丹灰已死不复炽,独有翰墨留遗踪。
定知华表立归鹤,谁见灵湫藏蛰龙。
白云子,信亦稀,藐视声利如尘泥。
仕途捷径非我乐,不死之乡终欲归。
玉霄峰前烟扑扑,金庭宫外云霏霏。
哀猿啸断月不古,桃杏得春还满枝。
风驭寥寥何处在,孤坟棺殮只空衣。
作品赏析
《桐柏崇道观》是宋代太史章创作的一首描写道教圣地桐柏山的诗。这首诗以桐柏山为背景,通过对山水、宫观、道士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祥和的道教仙境画卷。 首句“桐柏崇道观,千古一仙翁”,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桐柏山崇道观的历史底蕴。桐柏山自古以来就是道教名山,崇道观则是山上的主要道观,而“千古一仙翁”则指传说中的道家祖师张三丰。这里的“千古一仙翁”既是对张三丰的尊崇,也是对桐柏山道教文化的传承。 接下来的两句“丹砂炼就千年药,玉露滋养万古松”,通过对丹砂和玉露的描绘,表现了道教修炼的神奇之处。丹砂是道家炼丹的重要原料,被认为具有长生不老的功效;玉露则是神仙饮食的甘露,象征着天地间的灵气。这两句诗意味着在桐柏山这样的道教圣地,修炼者可以借助神奇的丹砂和玉露,达到长生不老的境界。 “白云深处藏仙洞,青鸟时来报客钟。”这两句诗描绘了桐柏山的神秘氛围。白云深处的仙洞,象征着道家修炼者的隐居之地;青鸟报客钟,则寓意着道士们在这里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这里的“青鸟”还暗示了道教信仰中的神仙传说,使得整首诗更具神秘色彩。 最后一句“问道求真何处去,桐柏山下是仙乡。”以设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道教信仰的追求。在诗人看来,要想寻求真理,就应该来到桐柏山下这个道教圣地。这里的“仙乡”不仅是对桐柏山的美好赞誉,也是对道教信仰的推崇。 总的来说,《桐柏崇道观》这首诗通过对桐柏山的自然景观、道教文化、修炼者生活等方面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祥和的道教仙境画卷。诗人以简练的笔触,传达了对道教信仰的敬仰之情,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关键字: 飞泉 孤坟 翰墨
相关诗词
  • 1
    [唐]
    桐柏真人曾此居,焚香厓下诵灵书。
    朝回时宴三山客,涧尽闲飞五色鱼。
    天柱一峰凝碧玉,神灯千点散红蕖。
    宝芝常在知谁得,好驾金蟾入太虚。
  • 2
    [唐]
    桐柏膺新命,芝兰惜旧游。
    鸣皋夜鹤在,迁木早莺求。
    传拥淮源路,尊空灞水流。
    落花纷送远,春色引离忧。
  • 3
    [宋]
    桐柏亦何有,清辉照琼台。
    众泉注金石,万木罗琳瑰。
    玉室静窈窕,鹤辔纷徘徊。
    紫云拥飞盖,知是真仙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