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灵歌》
昔闻湘水碧如染,今闻湘水胭脂痕。 湘灵妆成照湘水,皎如皓月窥彤云。 高丘寂寞竦中夜,芳荃零落无余春。 鼓完瑶瑟人不闻,太平成象盈秋门。 |
作品赏析
作于:(1931年) 三月 这首是写给片山松元的。《鲁迅日记》1931年3月5日,诗中“如”作“于” ,“皎”作“皓”,“皓”作“素”。 ①湘灵:《后汉书·马融传》注:“湘灵,舜妃。” ②高丘:楚国山名。屈原《离骚》:“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 ③唐朝钱起《湘灵鼓瑟》:“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④太平成象:《通鉴·唐纪六十》,大和六年,唐文宗问宰相牛僧儒:“天下何时 当太平?”牛答:“太平无象。今四夷不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虽非至理,亦谓 小康。”秋门:李贺《自昌谷到洛后门》:“苍岑竦秋门。”曾益注:“洛阳有宜 秋门、千秋门。”洛阳是东都,这里借秋门指南京。
|
创作背景
鲁迅的《湘灵歌》创作于1931年,当时的中国正处于黑暗和腐败的时期。这首诗与屈原的《湘夫人》有着相似的悲愤情怀,表达了鲁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愤慨。此外,湘灵也是神话中的湘水之神,与屈原的作品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也为鲁迅创作《湘灵歌》提供了灵感。同时,这首诗的发表与当时上海的报刊不敢登载悼念革命烈士的诗文有关,鲁迅通过写作来表达对烈士的怀念和哀悼。因此,《湘灵歌》的创作背景涉及到社会、文化和历史等多个方面。
相关诗词
-
一支清采妥湘灵,九畹贞风慰独醒。
无奈终输萧艾密,却成迁客播芳馨。
-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
海角飘零。
叹汉苑秦宫,坠露飞萤。
梦里天上,金屋银屏。
歌吹竞举青冥。
问当时遗谱,有绝艺鼓瑟湘灵。
促哀弹,似林莺呖呖,山溜泠泠。
梨园太平乐府,醉几度春风,鬓变星星。
舞破中原,尘飞沧海,飞雪万里龙庭。
写胡笳幽怨,人憔悴、不似丹青。
酒微醒。
对一窗凉月,灯火青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