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过陈与竹草庐》

落日衡门下,寒容一水开。
最怜忘世老,终愧泣歧才。
野草知年事,邻辉觉暮哀。
谁能闻嗜酒,时遣白衣来。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表现隐逸之情的诗。作者以高人自期,希望能够在世外桃源般的居所里,远离尘嚣,与世无争,安静静地过上闲适的田园生活。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落日衡门下,寒容一水开”,描绘了诗人居住的庭院环境。落日的余晖洒在庭院中,显得格外宁静而祥和。庭院外有一条小溪,水面平静如镜,反映出落日的余晖,使得整个环境更加幽美。这一联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幽、淡雅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颔联“最怜忘世老,终愧泣歧才”,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态度和看法。忘世老在这里指的是那些能够超脱世俗纷扰、追求内心宁静的人。诗人认为,这样的人才是他应该学习的对象。但是,他也感到有些惭愧和愧疚,因为自己不能像他们那样完全忘却世事,保持内心的清净。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自责,同时也表现了他对世事的无奈和淡然处之的态度。 颈联“野草知年事,邻辉觉暮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感慨和思考。野草在这里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变化。诗人通过野草的生长,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变化。邻居家的灯火在夜幕中显得格外明亮,让人感到一种孤独和凄凉的感觉。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隐居生活的感慨,同时也表现了他对现实世界的淡然处之的态度。 尾联“谁能闻嗜酒,时遣白衣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期待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人希望有志同道合的人能够一起分享这种隐居生活,一起饮酒作诗,享受人生的乐趣。同时,他也期待有人能够时常送来酒肉食品,以维持生计。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期待和对隐居生活的渴望,同时也表现了他对现实生活的淡然处之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隐居生活的思考,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人在诗中表现出一种淡然处之、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态度和情感,给人一种清幽、淡雅的感觉。同时,诗中也表现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无奈和淡然处之的态度,让人感受到一种深刻的人生思考和感悟。
创作背景
**《过陈与竹草庐》是明朝皇甫濂的诗作**。皇甫濂,字子约,号逸山,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文人。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 1. **拜访友人**:标题中的“过陈与竹草庐”表明皇甫濂正在拜访名为陈与竹的朋友,而这位朋友可能住在草庐之中。因此,诗歌可能描述了皇甫濂对草庐及其周围环境的所见所感。 2. **自然景物的触动**:皇甫濂可能在草庐附近看到了美丽的自然景色,如草地、竹林等,这些景物可能引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3. **寻求心灵宁静**:草庐往往与隐逸、清雅、自然等意象相联系,皇甫濂可能通过此诗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或是通过描绘草庐环境来寻求心灵的宁静。 综上所述,这首《过陈与竹草庐》可能是皇甫濂在拜访友人时,受到自然景物的触动而创作的,旨在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关键字: 年事 嗜酒 野草
相关诗词
  • 1
    [明]
    随处山泉着草庐,底须松竹偃柴扉。
    天涯游子何曾出,画里孤帆未是归。
    小酉诸峰开夕照,虎溪春寺入烟霏。
    他年还向辰阳望,却忆题诗在翠微。
  • 2
    [宋]
    客星底事犯宸居,输与焦君卧草庐。
    万树遮山难觅寺,百川入海此归墟。
    浮沉心事盟鸥鸟,献替功名愧{上制下鱼}鱼。
    独爱烟波开霁景,微云不遣滓清虚。
  • 3
    [宋]
    夜雨当年旧话空,草庐应记乱山重。
    归来若上松楸望,前对南屏巾子峰。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