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持诵维摩诘品作妙伽它赞四首》

意彼空中真,毕竟空是疾。
爱想岂慧摄,权解乃善律。
应观诸法身,生灭孰虚实。
愿奉饶益情,不得起厌逸。
¤
作品赏析
这首诗似乎是在探讨佛教的哲学和伦理,特别是在理解“诸法”即所有现象的本质和行为方式上。首句“意彼空中真,毕竟空是疾”,可能是在说理解“空”的真理,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究。这里的“空”是佛教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通常指的是万物的本质是无,无即是真,同时也是解脱之道。然而,这并非易事,需要不断地努力,这是所谓的“疾”,意味着这是一项需要长期而艰难的旅程。 第二句“爱想岂慧摄,权解乃善律”,这里的“爱想”可能是指执著于事物的表象或表面的理解,“慧”则表示智慧或洞察力。“岂慧摄”表明仅仅依赖表面的观察和理解是无法获得真正的智慧的。而“权解”可能是指在某种程度上理解事物的真相,但这并非最终的解答,更不是唯一正确的解答。而是一种暂时或相对正确的解答,就像是在复杂的法律问题中寻找一个暂时的解决方案。 接下来的两句“应观诸法身,生灭孰虚实”,可能是说我们应该深入观察和理解所有的法(即所有的现象),包括生命的存在和消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些现象的本质是什么?它们是真实存在的吗?这是对“孰虚实”的深入探索。 最后两句“愿奉饶益情,不得起厌逸”,表达了对利益他人的深深愿望,并且表达了永不放弃,永不满足于现状的精神。这里,“饶益”是指给予他人利益,“情”是指意愿或情感。“不得起厌逸”表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或挑战,我们都应该积极面对,不应该感到厌倦或想要逃避。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对真理的探索和追求,以及对他人利益的深深关怀。它强调了理解并接受空的理念的重要性,同时又不放弃对具体事物的研究和探索。它鼓励我们积极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挑战,而不是逃避或厌倦它们。这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也是佛教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作背景
《持诵维摩诘品作妙伽它赞四首》是由明代的文学家皇甫濂创作的。皇甫濂,字子约,号逸山,是明朝苏州长洲(今属江苏)人,为皇甫冲弟。他生活的时代大约在明嘉靖和万历年间。 维摩诘是佛教中的一位重要人物,被称为居士,是古印度毗舍离地方的一个富翁,家有万贯,奴婢成群。但是,他勤于攻读,虔诚修行,能够处相而不住相,对境而不生境,得圣果成就,被称为菩萨。 皇甫濂创作《持诵维摩诘品作妙伽它赞四首》的背景,很可能是他对维摩诘菩萨的崇敬和敬仰,通过诗歌来表达他对维摩诘菩萨的智慧和精神的赞美。同时,这些诗也可能是在修行过程中,为了加深对佛法教义的理解和体悟而创作的。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可以查阅诗词鉴赏辞典获取更多背景信息。
诗词关键字: 法身 虚实 不得
相关诗词
  • 1
    [唐]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
    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
    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
    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
    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 2
    [唐]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
    下渚多风浪,莲舟渐觉稀。
    那能不相待,独自逆潮归。
    三江潮水急,五湖风浪涌。
    由来花性轻,莫畏莲舟重。
  • 3
    [当代]
    住院生涯又一回,前尘处处尽堪哀。
    头皮断送身待老,心脏衰残血不来。
    七载光阴如刹那,半包枯骨莫安排。
    老妻啼笑知何似,眼对门灯彻夜开。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