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题齐安城楼》

呜轧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
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
分类标签: 思乡诗
作品赏析
【注释】:
  唐时每州都有一个郡名(因高祖武德元年改隋郡为州,玄宗天宝元年又改州为郡,肃宗时复改为州,所以有这种情况),“齐安”则是黄州的郡名。诗当作于武宗会昌初作者出守黄州期间。

  这首宦游思乡之作,赞许者几乎异口同声地称引其末句。明人杨慎说:“大抵牧之诗,好用数目垛积,如‘南朝四百八十寺’、‘二十四桥明月夜’、‘故乡七十五长亭’是也。”(《升菴诗话》)清王渔洋更说:“唐诗如‘故乡七十五长亭’、‘红阑四百九十桥’,皆妙,虽‘算博士’何妨!……高手驱使自不觉也。”(《带经堂诗话》)说它数字运用颇妙,确不乏见地;兹再予伸论如下。

  此诗首句“呜轧(一作呜咽)江楼角一声”,“一声”两字很可玩味。本是暮角声声,断而复连,只写“一声”也就是第一声,显然是强调它对诗中人影响甚著。他一直高踞城楼,俯临大江,凭栏回首,远眺通向乡关之路。正出神之际,忽然一声角鸣,使他不由蓦然惊醒,这才发现天色已晚,夕阳已沉没水天之际。这就写出一种“苦回首”的情态。象声词“呜轧”,用在句首,正造成似晴空一声雷的感觉。

  由于写“一声”就产生一个特殊的情节,与“吹角当城片月孤”一类写景抒情诗句同中有异。呜咽的角声又造成一种凄凉气氛,那“潋潋”的江水,黯淡无光的夕阳,水中的汀洲,也都带有几分寒意。“微”、“寒”等字均著感情色彩,写出了望乡人的主观感受。

  暮色苍茫,最易牵惹乡思离情。诗人的故家在长安杜陵,长安在黄州西北。“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宋张舜民《卖花声》)“微阳潋潋落寒汀”,正是西望景色。而三句却作转语说:“不用凭栏苦回首”,似是自我劝解,因为“故乡七十五长亭”,即使回首又岂能望尽这迢递关山?这是否定的语势,实际上形成唱叹,起着强化诗情的作用。

  按唐时计量,黄州距长安二千二百五十五里(《通典》卷一八三),驿站恰合“七十五”之数(古时三十里一驿,每驿有亭)。但这里的数字垛积还别有妙处,它以较大数目写出“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的家山遥远的情景,修辞别致;而只见归程,不见归人,意味深长。从音节(顿)方面看,由于运用数字,使末句形成“二三二”的特殊节奏(通常应为“二二三”),声音的拗折传达出凭栏者情绪的不平静,又是一层妙用。

  唐代有的诗人也喜堆垛数字,如骆宾王,却不免被讥为“算博士”。考其原因,乃因其数字的运用多是为了属对方便,过露痕迹,用得又太多太滥,也就容易惹人生厌。而此诗数字之设,则出于表达情感的需要,是艺术上的别出心裁,所以驱使而令人不觉,真可夸口“虽‘算博士’何妨”!

  (周啸天)
诗词关键字: 长亭 故乡 回首
相关诗词
  • 1
    [明]
    重华南狩时,九有诵光格。
    帝子望不还,苍茫九疑碧。
    天地寄寥廓,垒空寄大泽。
    成毁真须臾,讵云靡穷极。
    胡为垒中人,还竞昔人迹。
    岁月闲鹑居,物华美鷇食。
    夙驾非我驰,停鸾非我息。
    去去莫夭阏,鹪枝运鹏翼。
  • 2
    [明]
    匣我龙唇琴,勿复奏流徵。
    要眇谐宿襟,不入郢人耳。
    念此中徘徊,抑按从下里。
    <口聊>嘈聚樵牧,众惬心自鄙。
    回轸谢群听,拂弦返吾始。
    河鱼云际鹤,旷世尚知己。
    ¤
  • 3
    [宋]
    幽林转阴崖,鸟道人迹绝。
    许君栖隐地,唯有太古雪。
    人间黄屋贵,物外只自洁。
    尚厌一瓢喧,重负宁所屑,降衷均义禀,汩利忘智决。
    得陇又望蜀,有齐安用薛?
    干戈几蛮触,宇宙日流血。
    鲁连蹈东海,夷齐采薇蕨。
    至今阳城山,衡华两丘垤。
    古人不可作,百念肝肺热。
    浩歌北风前,悠悠送孤月。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