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十七首》
作品赏析
|
这首诗看起来像一首打油诗,具有一些无规则的押韵和不连贯的句子结构。它描述了一个场景,可能是在一个寺庙或类似的场所,门口有一座石塔,由八个白色和九个紫色珠子构成。石塔的位置可能具有某种神秘的意义,因为它被视为一个神圣的地方,由寺庙中的僧侣管理。
这首诗中的“八白与九紫”可能是指石塔上的珠子,分别代表了八个白色和九个紫色。白色通常被视为纯洁和和平的象征,而紫色则通常代表高贵和神秘。这可能暗示着这座石塔在寺庙中的重要地位,或者在某种意义上具有神圣的力量。
“方道既分明”可能指的是某种规则或方法已经明确,或者某种仪式或指导已经完成。这可能涉及到寺庙的仪式或宗教实践,或者可能与石塔的管理有关。
“免被巡官使”可能意味着这座石塔或其管理得到了保护,免受外部干扰或滥用。巡官可能是一种警卫或管理者,负责维护寺庙的安全和秩序。这暗示着这座石塔是一个神圣的地方,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寺庙门口的石塔,传达了对其神圣性和保护性的敬意。尽管诗句的结构和押韵并不十分规则,但它确实提供了一种对特定场景的生动描绘,并传达了一种对神圣事物的尊重和保护的观念。
|
创作背景
《颂古十七首》是宋代诗僧释道行创作的一组古诗。这些诗歌以颂扬佛教教义为主题,通过对佛教故事、人物、哲理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作者对佛教的信仰和感悟。释道行创作《颂古十七首》的背景与宋代佛教的兴盛和发展密切相关。在宋代,佛教得到了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佛教文化也相应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因此,释道行创作这些颂古诗,也是为了弘扬佛教文化,传达佛教的教义和思想。同时,这些诗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情况和人们的思想状况,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相关诗词
-
道泰时清才子贵,家肥国富小儿娇。
不因紫陌花开早,争见黄莺下柳条。
-
不因一事,不长一智。
不曾杀生,了无忌讳。
传言送语当风流,拈得口兮失却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