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十七首》
            
            
            
天生白额南山虎,牙爪曾当八面风。 月落三更穿市过,痴人投晓觅行踪。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只雄壮的老虎。
首句“天生白额南山虎”,直接点明主题,描绘出一只白色额头的老虎,在南山的森林中生活。这句诗给人一种威猛而雄壮的感觉,仿佛一只真正的猛兽就在眼前。
“牙爪曾当八面风”,这句诗进一步描绘了老虎的威猛形象。老虎的牙齿和爪子曾经在八面风中锻炼得无比锋利,象征着它的强大和无畏。
“月落三更穿市过”,这句诗描绘了老虎在月落时穿过城市的情景,表现了老虎的夜行性,以及它在城市中穿梭的威武和神秘。
“痴人投晓觅行踪”,这句诗以人间的“痴人”为视角,表现出人们对老虎的误解和恐惧。在黎明时分,无知的人还在寻找老虎的行踪,表现出人类对自然的无知和恐惧。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一只白额虎的描绘,表现了老虎的威猛和神秘,同时也揭示了人类对自然的无知和恐惧。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赞美,同时也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
 | 
             
创作背景
  
 《颂古十七首》是宋代诗僧释道行创作的一组古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佛教教义、僧侣生活以及作者对世界的感悟有关。释道行通过诗歌来表达他对佛法、人生和自然的理解,以颂古的形式传承佛教智慧,启示读者。
在佛教中,“颂古”是一种文学形式,主要用于阐释佛教教义、弘扬佛法。这些诗歌通过对自然、人生等现象的描绘,引导读者领悟佛法真谛,修心养性。
释道行的《颂古十七首》可能是在修行过程中,对佛法、自然和人生的感悟与体验,以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这些诗歌既具有文学价值,又是佛教教义的传承和弘扬。
总之,《颂古十七首》的创作背景与释道行的修行体验、佛教教义以及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有关。
            
			
            
        
            
                相关诗词
                
 
 - 
           
                        
                        
                        
                            
                            
                           道泰时清才子贵,家肥国富小儿娇。
不因紫陌花开早,争见黄莺下柳条。
                        
                         
                        
                                                    
                         
            
    
 
 - 
           
                        
                        
                        
                            
                            
                           不因一事,不长一智。
不曾杀生,了无忌讳。
传言送语当风流,拈得口兮失却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