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偈二十七首》

大兄杜口毗耶,小兄掩室摩竭。
恰好和我三人,大家证龟作鳖。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一种禅悟的境界,通过描绘大兄、小兄以及诗人自己的修行经历,展示了他们如何在禅修中证悟,达到一种超越生死、超越时空的境界。 “大兄杜口毗耶,小兄掩室摩竭。”这两句诗中,“毗耶”指的是毗耶陀罗尊者,他是佛教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以其智慧和禅修而闻名;“掩室”指的是摩竭陀罗,他是一位禅修者,以专注禅定而著名。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大兄不再说话,专注于毗耶的修行,小兄则关闭门户,专心于摩竭的禅定。这样的描写表现了两位修行者的专注和深度,同时也为诗人自己的修行提供了借鉴。 “恰好和我三人,大家证龟作鳖。”最后两句诗中,“证龟作鳖”是用来形容修行者证悟的境界,意思是他们已经超越了生死、超越了时间空间的限制,达到了一个超越乌龟所能达到的境界。这里的“恰好和我三人”指的是诗人自己、大兄和小兄三人,他们一起证悟到了这个境界。这样的描述表现了诗人对禅修的深入理解和感悟,也表达了他对禅修的热爱和执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三位修行者的修行经历和诗人自己的感悟,表达了一种超越生死、超越时空的禅悟境界。这种境界是诗人对禅修的深入理解和感悟的结果,也是他对禅修的热爱和执着的表现。
创作背景
**《偈二十七首》是宋朝诗人释守净所作的一组诗歌,创作背景与佛教教义、修行实践及其个人体悟有关**。这些诗歌体现了作者对佛法教义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修行过程中的各种体验和感悟。下面选取其中一首诗进行分析。 在《偈二十七首·其九》中,作者写道:“乍雨乍晴宝象明,东风凝散满江冰。柳丝无力榆英老,送尽残花过洞庭。”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景象的变幻,以及自然景物的更新。在佛教修行中,这种自然景象的变迁常被用来比喻人心的起伏与悟道的过程。作者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佛法教义的体悟,以及对修行实践中所遇到的挑战和困难的坚韧态度。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到古诗文网站获取更多关于《偈二十七首》的创作背景信息。
诗词关键字:
相关诗词
  • 1
    [宋]
    定光金地遥招手,智者江陵暗点头。
    已是白头千万里,那堪於此未知休。
  • 2
    [宋]
    佛祖顶{左宁右页}上,有破天大路。
    未透生死关,如何敢进步。
    不进上不,大千没遮护。
    一句绝言诠,那吒擎铁柱。
  • 3
    [宋]
    瞿昙鼓动三寸舌,四十九年无法说。
    达磨不立一字脚,列派分枝无处著。
    青山不锁长飞势,沧海合知来处高。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