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有感呈景山校书诸丈》

北风吹春草,阳乌日已至。
天时岂云爽,人事胡乃异。
三月方皇皇,衣冠道如坠。
栋挠榱桷折,木颠桢干悴。
大者怀端忧,燋头求室燬。
小者嗟行役,泥涂跋其尾。
长平与新安,露胔如栉比。
赋分本尔殊,适与天时值。
哲人处明夷,致命以遂志。
但令守吾贞,死生浩无愧。
作品赏析
这首诗以朴素、自然的语言描绘了战乱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生命的珍视。 首段描绘了北风吹拂下春草萌发的景象,暗示春天的到来,然而阳乌已经高挂,时间已经到了。接着诗人指出,天时并没有差错,人事却变得异常。这里暗示了战乱对社会秩序的破坏。 中段描绘了人们在战乱中的困苦生活。房屋损坏,木料、桷材断裂,桢干憔悴。大人物和小人物都感到忧虑,行役疲惫,泥泞难行。长平和新安等地,累累白骨,触目惊心。这里诗人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性,也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 后段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时局的看法和态度。他认为,虽然命运各有不同,但只要顺应天时,保持正直,就可以无愧于心。这里诗人表现出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己信念的坚守。 整首诗以朴素自然的语言,描绘了战乱对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影响,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时局的忧虑。诗中充满了对生命的关怀和对正义的追求,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的佳作。
诗词关键字: 栉比 小者 春草
相关诗词
  • 1
    [魏晋]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
    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
    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词曰:   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 ,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
    日既西倾,车殆马烦。
    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
    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
    俯则未察,仰以殊观。
    睹一丽人,于岩之畔。
    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
    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
    ”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
    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是乎?
    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
  • 2
    [唐]
    周回云水游丹景,因与真妃眺上方。
    晴日晓升金晃曜,寒泉夜落玉丁当。
    松梢月转琴栖影,柏径风牵麝食香。
    虔炸六铢宜铸祝,惟祈圣祉保遐昌。
  • 3
    [唐]
    丹景山头宿梵宫,玉轮金辂驻虚空。
    军持无水注寒碧,兰若有花开晚红。
    武士尽排青嶂下,内人皆在讲筵中。
    我家帝子传王业,积善终期四海同。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