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湖西杂感诗》

尼父立言敦礼乐,能仁垂训励慈悲。
堪嗟世路营营者,狡佞贪残都不知。
作品赏析
这首诗以孔子为立言典范,表达了作者对儒家礼乐之道的崇敬和对世道人心的感慨。 首句“尼父立言敦礼乐”中,“尼父”指的是孔子,因孔子曾受业于尼山,故称。“立言”意为孔子以礼乐之道立言传道。“敦礼乐”中的“敦”意为崇尚、重视。“礼乐”指儒家所倡导的礼仪制度,体现了孔子对道德和礼节的重视。 次句“能仁垂训励慈悲”中的“能仁”是对孔子的赞美,意为孔子具有高尚的仁德。“垂训”意为留下教诲作为范例,供后人学习。“励慈悲”中的“慈悲”是对孔子的仁爱之心的赞美。此句表达了孔子留下的教诲如慈悲之光照耀着后人。 第三句“堪嗟世路营营者”表达了作者对世道人心的感慨。“堪嗟”意为可叹。“世路”代指世道人心,即社会风气。“营营”意为热衷名利,追求私欲,此处指追逐名利、贪图私欲的人。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世道人心的不满和痛惜。 最后一句“狡佞贪残都不知”中的“狡佞”和“贪残”都是对不良品质的描述。“都不知道”表达了作者对这些人缺乏道德观念的痛心。这句诗进一步强调了世道人心之可叹,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道德教育的重视。 整首诗通过对孔子的赞美和对世道人心的感慨,强调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呼吁人们注重道德修养,以仁爱之心待人接物。这首诗体现了作者对儒家思想的信仰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人文价值。
创作背景
《湖西杂感诗》是宋朝诗人释智圆创作的一组诗歌。这组诗歌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所处的时代环境、个人经历以及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等有关。释智圆生活在北宋时期,这个时期的社会相对稳定,但也存在着各种矛盾和问题。同时,释智圆作为一名僧侣,对佛教教义有着深入的理解和体悟,这也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影响。 在这组诗歌中,释智圆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生活场景,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他通过对湖西景色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脆弱,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总之,《湖西杂感诗》的创作背景与释智圆的生活经历、思想感悟以及时代背景等密切相关,是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和表达。
诗词关键字: 立言 不知
相关诗词
  • 1
    [清]
    沙头宿鹭傍船栖,柳外惊乌隔岸啼。
    为爱秋来好明月,湖东不住住湖西。
  • 2
    [宋]
    西湖西畔荷花多,扣舷女儿娇歌。
    道旁骏马金叵罗,欲住不住横秋。
    放船却入花深处,临流照妆噤不语。
    南山起云山山雨,折得荷花不归去。
    弄波惊起鸳鸯双,水珠溅湿芙蓉裳。
    恨无飞羽致汝旁,朔洄从之云路长。
  • 3
    [明]
    故人坟前浇我酒,白日欲西回马首。
    嶝危道险不可跻,下马长须扶两肘。
    三步一噫五步停,引吭出舌肺肠鸣。
    此时平地虑颠踣,仰首十丈梯峥嵘。
    以手捉仆肩,以足踏崖颈。
    跻攀欲上分寸难,又恐翻身落深阱。
    山北鸣鸺鹠,山南叫禋旂。
    豹虎伏莽狐狸游,天地衮衮令人愁。
    小童鱼贯上复休,绝顶始得岩峦幽,开颜一望隘九州。
    弱水涓涓扶桑樛,中覆一杯沧溟流。
    穹然青者吾罗浮,神仙葛白俱蜉蝣。
    湖西先生去十秋,五羊诗客徒淹留。
    数公陈迹或可搜,死者已矣吾何忧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