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生生长匡庐山,山中读书三十年。 旧闻饮水师颜渊,不知治剧乃所便。 偷儿夜探赤白丸,奋髯忽逢朱子元。 半年群盗诛七百,谁信家书藏九千。 春风无事秋月闲,红妆执乐豪且妍。 紫衫玉带两部全,琵琶一抹四十弦,客来留饮不计钱。 齐人爱公如子产,儿啼卧路呼不还,我惭山郡空留连。 牙兵部吏笑我寒,邀公饮酒公无难。 约束官奴买花钿,薰衣理鬓夜不眠。 晓来颠风尘暗天,我思其由岂坐悭。 作诗愧谢公笑欢,归来瑟缩愈不安。 要当啖公八百里,豪气一洗儒生酸。 |
| 这首诗是作者对一位名叫朱元公的匡庐山长(隐士)的赞扬和敬慕。朱元公是一个富有正义感,胆识俱佳,治剧有方的人。他不仅在山中读书,还兼收养盗贼,加以教化,使之改邪归正。在朱元公身上,作者看到了古代侠士的影子。 首段写朱元公生长在匡庐山,山中读书三十年,表现出他淡泊名利,隐居山林的生活态度。 二、三段写朱元公的为人。他偷儿夜探赤白丸,奋髯忽逢朱子元,表现了他的侠肝义胆和胆识过人。半年群盗诛七百,谁信家书藏九千,则表现了他的治剧有方。 接下来的段落中,作者通过描绘朱元公的生活和风度,进一步赞美了他的豪爽和风度。作者对朱元公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 然而,作者在诗的结尾却表达了对自己的惭愧和不安。他觉得自己的贫寒无法回报朱元公的厚意,邀请他饮酒也感到不安。这表现出作者的谦逊和真诚。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朱元公的敬仰和赞美之情。同时,也表现出作者的谦逊和真诚,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敬意的诗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