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和陶贫士七首》

夷齐耻周粟,高歌诵虞轩。
产禄彼何人,能致绮与园。
古来避世士,死灰或余烟,末路益可羞,朱墨手自研。
渊明初亦仕,弦歌本诚言。
不乐乃径归,视世羞独贤。
作品赏析
这首诗以夷齐耻周粟、高歌诵虞轩的典故,表达了对隐逸避世之士的赞美。诗中提到了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如夷齐、绮园、渊明等,通过这些典故和比喻,诗人表达了自己对隐逸避世之士的向往和追求。 首联“夷齐耻周粟,高歌诵虞轩”中,夷齐是商末孤竹君的两个儿子,他们都不肯迎合纣王,而一起逃到首阳山,因饥饿而死。诗人以夷齐耻周粟来比喻那些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他们不屑于追求富贵荣华,而是坚守自己的道德和信仰。高歌诵虞轩则是以虞舜时代的生活为象征,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道德的追求。 颔联“产禄彼何人,能致绮与园”则是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对隐逸避世之士的赞美。诗人通过对比现实中的富贵荣华和隐逸避世之士的清贫生活,表达了对那些能够摆脱世俗名利诱惑的人的敬仰之情。 颈联“古来避世士,死灰或余烟”则是对历史人物的回顾和赞美。诗人列举了一些历史上的避世之士,如陶渊明等,他们虽然曾经有过入仕的经历,但最终选择了隐逸避世的生活方式。诗人通过这些历史人物的例子,表达了对隐逸避世之士的敬仰之情。 尾联“末路益可羞,朱墨手自研”则表达了诗人自己对于隐逸避世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人表示自己不愿意在官场上追逐名利,而愿意像那些隐逸避世之士一样,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自己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隐逸避世之士的赞美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诗人的情感真挚而深沉,让人感受到了他对这种生活方式深深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于道德的坚守,具有深刻的意义和价值。
诗词关键字: 朱墨 余烟 弦歌
相关诗词
  • 1
    [明]
    留连晡时酒,吟咏古人诗。
    夕阳傍秋菊,采之复采之。
    采之欲遗谁,将以赠所思。
    所思在何许,千古不同时。
    四海倘不逢,吾宁独去兹。
    愿言秉孤贞,勿为时所欺。
  • 2
    [明]
    木犀冷于菊,更后十日开。
    清风吹芳香,芳香袭人怀。
    千回咽入腹,五内无一乖。
    虽靡鸾凤吟,亦有鹪鹩栖。
    昔者东篱饮,百榼醉如泥。
    那知此日花,复与此酒谐。
    一曲尽一杯,酩酊花间迷。
    赤脚步明月,酒尽吾当回。
  • 3
    [宋]
    中年怕别,唱阳关未了,情怀先恶。
    回首西湖十年梦,几夜檐花清酌。
    人世如萍,客愁似海,吟鬓俱非昨。
    风涛如许,只应高卧林壑。
    菊松尽可归欤,叹折腰为米,渊明已错。
    相越平吴,终成底事,一舸五湖差乐。
    细和陶诗,径寻坡隐,时访峰头鹤。
    罗浮咫尺,春风寄我梅萼。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