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李右相赏会昌林亭》
贤相初陪跸,灵山本降神。 作京雄近县,开阁宠平津。 地胜林亭好,时清宴赏频。 百泉萦草木,万井布郊畛。 德与春和盛,功将造化邻。 还嗤渭滨叟,岁晚独垂纶。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是赞美贤相的,通过描绘贤相的功绩,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
首联“贤相初陪跸,灵山本降神。”描绘了贤相陪伴皇帝出行,神山降神的场景,暗示了贤相的非凡才能和神明的认可。
颔联“作京雄近县,开阁宠平津。”描绘了贤相在京城担任重要职务,受到皇帝的宠信。这一联也暗示了贤相在政治上的卓越表现和影响力。
颈联“地胜林亭好,时清宴赏频。”描绘了当地自然环境优美,社会环境安定,人们频繁地享受宴赏之乐。这进一步表达了对贤相治理下的社会繁荣的赞美。
尾联“德与春和盛,功将造化邻。”表达了贤相的品德和功绩如同春天的温暖和煦,与大自然相媲美。这一联高度赞扬了贤相的道德和功绩,同时也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
最后一句“还嗤渭滨叟,岁晚独垂纶。”用典故讽刺那些空有才华却无所作为的人,表达了对贤相的敬仰和对那些不思进取的人的批评。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贤相的功绩和品德,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提醒人们要有所作为,不要虚度年华。
|
创作背景
《奉和李右相赏会昌林亭》是唐朝诗人孙逖的一首诗,创作背景与唐朝的政治文化环境以及孙逖与李白的关系密切相关。首先,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学繁荣的时期,诗歌作为主要的文学形式,被广泛应用于表达情感、描绘景象、颂扬英雄等。其次,孙逖与李白是同时代的诗人,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常常通过诗歌进行交流和赞美。
具体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推测为李白担任右相(宰相)职务后,与皇帝一同前往昌林亭游览,孙逖得知此事后,为了表达对李白的赞美和祝贺,创作了这首诗。诗中描绘了昌林亭美丽的景色,同时也颂扬了李白的才华和政绩。通过诗歌的形式,孙逖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仰和祝福。
综上所述,《奉和李右相赏会昌林亭》的创作背景与唐朝的文化环境、孙逖与李白的友谊以及李白担任右相职务的事件密切相关。
相关诗词
-
甲乙遇灾年,周隋送上弦。
妖星六丈出,沴气七重悬。
赤县空无主,苍生欲问天。
龟龙开宝命,云火昭灵庆。
万物睹真人,千秋逢圣政。
祖宗玄泽远,文武休光盛。
大号域中平,皇威天下惊。
参辰昭文物,宇宙浃声名。
汉后三章令,周王五伐兵。
匈奴穷地角,本自远正朔。
骄子起天街,由来亏礼乐。
一衣扫风雨,再战夷屯剥。
清明日月旦,萧索烟云涣。
寒暑既平分,阴阳复贞观。
惟神谐妙物,乃圣符幽赞。
下武发祯祥,平阶属会昌。
金泥封日观,璧水匝明堂。
业盛勋华德,兴包天地皇。
孝思义
-
岩磴列云旗,吾君访道时。
乾行万物睹,日驭六龙迟。
望远回天顾,登高动睿词。
愿因山作寿,长保会昌期。
-
上灵眷命膺会昌,盛德殷荐叶辰良。
景福降兮圣德远,玄化穆兮天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