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团广佑尽愁城,未必心肝铁打成。 话着石公山下事,定如猿叫第三声。 |
| 开径东湖上,千岩镜裹看。 与君频邂逅,此地久盘桓。 柳影含云幕,桃花生幕寒。 婆娑弄翰墨,清兴寄毫端。 |
| 石壁春归去,孤山秋未来。 夜深扶病坐,明月照苍苔。 |
| 客至启幽户,笋鞋霆曲廊。 潮侵坐禅石,雨润读经香。 古砚传人远,新篁远塔长。 城中如火热,此地独清凉。 |
| 道人学易更参禅,一住江头已六年。 劝我小留殊小顾,那知风雪有回船。 |
| 大别山头访早梅,梅边邂逅笑颜开。 十年一梦看看老,万水千山得得来。 马祖话中心即佛,卢能偈里镜非台。 即今了却此公案,便是公门及第回。 |
| 忽忆幽栖地,千峰秀海濆。 归心挂飞瀑,高迹指浮云。 尘世宜深遯,诗名畏远闻。 犹嗟石桥畔,凡圣路岐分。 |
| 随缘离旧隐,秋后却思归。 古寺山光满,重城海气围。 道孤愁作客,年长重忘机。 此去何人见,云根掩竹扉。 |
| 唐僧穷岛可,应是笔能追。 投卷初来此,回船忽去之。 味工会合,情淡惯分离。 许读红楼集,昌黎亦赠诗。 |
| 高轩聊自娱,俯仰称幽居。 世道有兴废,人心随卷舒。 圆机应有此,胶柱合何如。 愧匪许询辈,时来问满虚。 |
| 深山高顶寺,黄鹤旧曾留。 鹤去无踪迹,山僧几白头。 鸟闲斋鼓静,猿啸佛灯幽。 宿约何时践,题诗向瀑流。 |
| 古越多精蓝,名僧递相接。 青林瓶盂聚,丹壑楼观叠。 今乘秋涛便,莫待寒雨涉。 何处闻鸣蛩,虚廊扫黄叶。 |
| 偶来成一宿,便觉与禅通。 看塔月影尽,卷帘秋色空。 因知释氏学,亦有晋人风。 吟到忘言处,悠然此意同。 |
| 何年凿山骨,八面锁苍苔。 海月照还白,天风吹不开。 玲珑宜丈室,明洁称经台。 眼界皆通透,间云任去来。 |
| 腊中晴色久,霜月冷森森。 可但思元度,惟应忆道林。 三更难得晓,一片欲归心。 有约分苔石,南山苍树阴。 |
| 山僧爱修竹,种此出嚣尘。 霜雪不知苦,岁时长自春。 定回闲坐石,风过动吟身。 傥欲求归止,清虚即道真。 |
| 锦官与子别,六听秋城砧。 坐缠儿女爱,梦绕檐葡林。 子归能几日,又起江湖心。 江湖多幽寺,老衲天机深。 一言当有契,超诸去来今。 孤舟出寒渚,停云结层阴。 滞留嗟我老,何以开愁襟。 |
| 已事殷然争,江湖第一流。 才高楼五凤,伎进刃全牛。 可惜梅花节,忙回竹叶舟。 老师应赏棒,碑巨压东州。 |
| 修客衣襜如,喔咿守阍傍。 闻閒掩耳避,令人忆柴桑。 铦乎问水滨,其道尊空王。 坐来檐蔔林,不闻有别香。 |
| 一见便见,一得永得。 有影无形,易辩难识。 大唐不许藏踪,日本那容隐迹。 扶桑夜半日头红,不妨背手拈起一观,決定头斜面曲,鼻横眼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