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昔曾驱瘦马,冲雪过荣阳。 不悟当时景,萧然在此堂。 |
| 雉节居杜陵,南山常在目。 今兹羡行游,因以谢岩谷。 环锡恣探胜。 棕綦方践陆。 五门岚翠横,八水秋阴覆。 云峰多隐见,林岭乍回复。 若见采芝人,余非恋微禄。 |
| 结根依静砌,萧酒映禅房。 高节欺群木,青阴过短墙。 夜声喧梦枕,秋露滴琴床。 遥想添吟思,闲观到夕阳。 |
| 高僧如云不受缚,乌藤五尺陪行脚。 几年陈迹旋磨牛,一日横空出笼鹤。 江山悠远天宇阔,眼力穷时吟吻渴。 含新嚥秀入清脾,蔬笋敢污甘露钵。 |
| 难得心交左伯桃,亦无善相九方臯。 而今贱子多儒误,自古山人索价高。 众雀岂能知鹄志,一鸡何足用牛刀。 独醒独醉俱堪乐,妙理依然有濁醪。 |
| 野鹤清高六翮轻,孤云万里去冥冥。 汉科合应茂才选,唐士曾书遗教经。 好趁江南诸老在,尽看蓟北众山青。 锦衣归日春风满,期醉沙堤双玉瓶。 |
| 是个人言好性灵,镐京碑记念千厅。 五言出格为诗匠,百盏长杯应酒星。 曾把篆求身上紫,几将金买面前青。 多闻国士相寻访,莫把松门昼夜扃。 |
| 天地萧萧万木乾,独摇金锡下长安。 从来作客今如此。 始欲留君亦自难。 帆带北风潮信急,雪迷南国雁声寒。 分明一片相思意,湖上青山谁共看。 |
| 不忍送君杨柳津,隔江相忆始相亲。 未能款曲论心事,翻似寻常识面人。 一枕落花终夜雨,十扩芳草故乡春。 栽松若有青山剩,借结茅庐作近邻。 |
| 熬炼渠经几度难,炎炎炉鞴里头看。 可中皓色从来莹,直下沧溟吸得乾。 力展家风排淡薄,妙将滋味破辛酸。 道人意满期归也,雪拥茅檐不觉寒。 |
| 一苇江头老白眉,而今问讯慰相思。 风静夜,月明时,满眼寒光下钓丝。 |
| 轻轻弹指便开门,百亿门前百亿身。 妙应因缘通处处,圆明个事遍尘尘。 华间蜂採黄须蜜,柳上莺传青眼春。 归日相呼满钵饭,一时分付饱参人。 |
| 濒海人居不事田,生涯清白是家传。 雷鸣山麓潮横雪,津出泥沙卤泛莲。 冰玉色承熬炼力,蕨薇滋藉合和缘。 舌头妙有圆通眼,坐断丛林五味禅。 |
| 瓶锡相从更一巾,一巾曾拂十州尘。 心通佛性久无碍,口道儒言殊不陈。 吴越江山前日事,伊嵩风月此时身。 闲行坐闲松阴下,应恃眼明长笑人。 |
| 门掩天香竹树丛,了无尘翳此心同。 东林社散图空在,南国山多梦不通。 白草秋閒支遁马,黄沙春断子卿鸿。 思君记得逢君处,一片归云海树空。 |
| 一源淳朴异山川,一簇人家起暮烟。 世乱不妨松偃蹇,客程依旧水潺湲。 云横新塞遮秦甸,树荫澄江入野船。 闻说函肴犹险在,为师怀想几凄然。 |
| 勿谓年来世道艰,都缘彼此不相参。 一生知已有千万,十事从人无二三。 红杏无坛堪拱北,白莲有社结和南。 扁舟若有东归便,断竹枯松寄一担。 |
| 芳袍麟殿赐蒲茸,道胜年来请谒慵。 贝叶罢翻双凤阙,石房归掩五芝峰。 朝贤远乞裁诗稿,海客争传出定容。 后代何人续僧史,好将安远比高從。 |
| 忆昔荆州屡过从,当时心已慕冥鸿。 渚宫禅伯唐齐己,淮甸诗豪宋惠崇。 老格疏间松倚涧,清谈潇洒坐生风。 史官若觅高僧事,莫把名参伎术中。 |
| 北风雨后忽南风,顷刻开晴又转东。 后土未乾偏有恨,漏天难补太无功。 小楼兀坐思猨鹤,好客相期避燕鸿。 壁上墨兰香可掬,令人常忆所南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