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山终是慰人心,到处相逢不用寻。 顾我未能忘楚些,因君聊复效吴吟。 遥林入眼增双碧,羸马奔家竞寸阴。 何事横枝送南北,他年同此记分襟。 |
| 大地犹如一粒粟,而今此语付何人。 时时撮向掌中看,吴蜀江山一样新。 |
| 具郎号菊山,秀色已衰朽。 潜郎号菊山,清香满襟袖。 天地一东篱,万古一重九。 绝爱陶渊明,揽之不盈手。 后人不识秋,多向篱边守。 璨璨万黄金,把玩岂长久。 西风容易老,回首已如箒。 因潜忆具郎,有泪如苦酒。 |
| 金华道人少而壮,学道苦心知趣向。 俊如秋鹰方振扬,快似马驹绝超放。 无准软顽痴绝痴,领过不消渠一状。 前年相别五峰巅,今年相见松江上。 无影枝头拾得春,要去北山呈伎俩。 北山老人眼{左月右上艹下合}痴,毒手恶拳难近傍。 跨门一机我识渠,脚跟定与三十棒。 |
| 坐觉青山忽上心,着鞭来欲故人寻。 万松未放孤云过,一饭共听幽鸟鸣。 莫厌崎岖穷野径,须怜料峭结春阴。 潜川耆旧如相问,千晨长同月一襟。 |
| 讲院悲风动素帷,摇松难更见吾师。 尘生旧榻休开卷,月上秋轩罢赋诗。 真法自将传后学,清名谁为勤丰碑。 横经弟子怀高迹,共指龙华作后期。 |
| 长安城头秋日黄,长安道上秋风凉。 游子念亲从定起,一衲卷云归故乡。 七月八月吴楚路,十里五里东南疆。 遥知子母相见处,篱落黄花吹晚香。 我母今年六十四,千丈白发应沧浪。 石田茆屋归未得,西山几度明斜阳。 因送君行发深省,天地阔远愁茫茫。 他年相寻君勿忘,杨柳当门水满塘。 |
| 老虽无闷向茅堂,忽忽还因物感伤。 积雾易迷平地水,孤云难护满天霜。 祥麟可向清时见,惊鹤那於黑处藏。 信意偶然成此咏,祇堪闲写与支郎。 |
| 溪头买船归鄂渚,一櫂清风夜蟾午。 行尽韶山半月程,白云儿就青山父。 岩头老子末后句,此到将知问不语。 无缝塔前风色高,洞然不隔丝毫许。 丁宁此去快须回,吾家之子要全才。 不坐两头明暗路,偏中归去正中来。 阿呵呵,胸次风流知几何。 |
| 经年混蒿艾,蕴藏应待时。 清香密渍沉,微风助纷披。 宋玉昧秋意,乃作儿女悲。 君子有所养,因君观解颐。 |
| 道人如青松,孤高不成业。 爱此黄金花,萧然有淳风。 新诗皎秋月,警我野性慵。 佳意不在酒,此身今醉翁。 |
| 去年出山时,飞支正撩乱。 殷勤大洪老,呵笔泻真赞。 为言化菩萨,持钵江北岸。 欲将说禅相,醒彼瞌睡汉,别来能几日,沤灭冰且泮。 似闻妙湛师,接踵还旧观。 公归勿惆怅,生死同夜旦。 幸有囊中金,了此一重案。 |
| 管领东风入杖藜,落梅香里已招提。 苔痕一径白云湿,花影半窗红日低。 欲见高僧聊尔耳,便乘余兴去来兮。 葛藤有话无人共,付与隔林幽鸟啼。 |
| 幽阶苔藓翠纖纖,屐齿沾濡逐步黏。 晓涧迸泉迷杏坞,春风停雨暗茅檐。 禅高何待音声悟,诗好争传格律严。 谁浼我师重主社,社中休更外陶潛。 |
| 多谢徽州吴使君,新诗问劳意何勤。 无求已得心空乐,更作无心出岫云。 |
| 月落城空鹤倦飞,密云深树静相依。 阊门北去山如画,有日同师步翠微。 |
| 十载江湖寄此身,足香惯踏软红尘。 梦回一笑知何有,稳卧家山寂寞滨。 |
| 锦官东郭大兰若,眼明见子长廊下。 春风二月白帝城,一笑相逢手重把。 羡子远引如孤鹄,顾我低摧真病马。 碧山红尘不同调,底事胸怀两倾写。 幽寻胜践我亦喜,梦魂已落潇湘野。 扁舟蹑子尚可期,幸有此身闲似社。 |
| 李白不厌昭亭山,看尽飞鸟云独闲。 我今相送一怀想,想在谢公窗户间。 |
| 不学桃与李,芬芳竟春时。 天公岂多情,清露为君迟。 荣翠休问命,冷暖当自知。 青荧夜窗灯,相对哦新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