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法光茫晋永和,后来摹写不胜多。 考论又得桑夫子,兰渚风流转不磨。 |
| 闲坐乐从戎,将军得上公。 佩刀悬玉虎,缸烬剔金虫。 远柝微侵月,清笳迥带风。 香腾炉面紫,火射箭头红。 舞剑知书法,谈棋识战功。 明朝当阅武,传令选雕弓。 |
| 有底春风能好事,解持刀尺翦青天。 知君新得草书法,旋卷碧云供小牋。 |
| 结字清而峻,用笔精而稳。 虽笺以粉,而墨迹犹未损。 公之功名,予固未暇论。 而所谓书法,要必有所本矣。 |
| 每从白马望吴门,天堑长江隔梦魂。 缟带交情惟汝在,练裙书法好谁论。 支硎鹤去云千片,茂苑花飞水一村。 何日黄金祠贾岛,玉阑花下酹清尊。 |
| 为御史而称其铁面,宜笔力之健。 尹成都而琴鹤以行,宜字体之清。 书法何出,心即其物,可以比魏公之笏。 |
| 苏公书法自颜行,犹谓蔡公居第一。 我穷颇亦类贾胡,笔势翩翩疑可识。 |
| 石君得书法,弄笔岁月久。 经营妙在心,舒卷功随手。 惟兹逸群气,扶驾须斗酒。 作堂名醉墨,挥洒动墙牖。 安得浊酒池,淋漓看濡首。 但取继张君,莫顾颠名丑。 |
| 颂美扬休锦绣香,柘黄新帕盖青箱。 内中书法人间别,寿字能兼数字长。 |
| ...字宗开元,请观未有韵书前。 训纂字林形相沿,形声迭推义乃全。 韵书既作人趋便,未能书法穷根原。 但以声韵求诸篇,形存声亡韵亦牵。 叔重少温工磨研,二徐郑郭相后先。 书法赖此差绵延,许李焉得无谬愆。 楚金分韵犹拘挛,若更舍此徇俗妍。 不学操缦求安弦,玉清道士来临川。 用意周鼓兼泰山,携书过我渠江边 |
| 六等胜如诛独柳,二张纵活亦何颜。 太师死后犹书法,水部刑章托颂间。 最忆海青投乐器,绝怜甄济隐青山。 中兴碑下奸臣惧,天道何尝不好还。 |
| 欲聘石室碑,小诗委庭下。 颇似山阴写道经,虽与群鹅不当价。 画沙无地觅锥锋,点勘永和书法同。 人言外论殊不尔,勿持明冰照夏虫。 |
| 才高吐凤欺黄绢,墨妙回鸾命碧云。 双美便堪传万古,羲之书法退之文。 |
| 校德尽珪璋,才臣时所扬。 放情寄文律,方茂经邦术。 王猷符发挥,十载契心期。 昼游有嘉话,书法无隐辞。 信兹酬和美,言与芝兰比。 昨来恣吟绎,日觉祛蒙鄙。 |
| 论帖至晋,书法之祖。 遡晋而西,又举一试。 扑散质寓,意妍态鲁。 禁脔之藏,尚觌真古。 |
| 书法严贬褒,明辨邪正要。 寒暑自迭禅,日星常与存。 浮云岂不翳,昭晰谁其昏。 笔削匪烂报,执拗开乱原。 |
| 山谷书法,本于天才。 变而成家,如万壑崖。 骨瘦气清,霜寒籁哀。 故其言曰,法安出哉。 我师我心,奚彼之侪。 今观此书,自叶而荄。 敛其角圭,以复成才。 规矩崛奇,关机阖开。 故其跋曰,自本心来。 谁其知言,嘻噫絜斋。 |
| 毫端五色织成章,皎皎清标月照梁。 再战文场推定霸,一经书法首尊王。 鞭扬瘐岭梅花早,梯上寒宫桂籍香。 师道自居吾岂敢,所期竹帛远流行。 |
| 左太冲赋三都十年,门墙藩溷皆著纸笔。 予意其因心寓墨池模倣之妙,而未必徒以诧记事备言之述。 不然则亦焉用是物也。 如公书法,或者得太冲之仿佛乎。 有凤楼之手,以侈其标度。 有香奁之泽,以醖其风骨。 体具态全,夫岂一日。 清真之名,公所自出。 |
| 昔爱山樵书,今踏山樵路。 江边春事动,梅柳皆可赋。 荦确石径微,白浪洒衣履。 临渊鱼龙惊,扪崖猿鸟惧。 古刻难细读,断缺苍藓护。 岁月岂易考,书法但增慕。 摩挲复三叹,欲去还小住。 习气未扫除,齿发恨迟暮。 华亭鹤自归,长江只东注。 寂寥千古意,落日起烟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