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兴青石今无闻,歙郡刷丝端可焚。 儒生谁是喜书者,安得一逢王右军。 |
| 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 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 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
| 唐人善书者,晨夕临鹅池。 生平安问帖,千古乃见之。 萧斋今为谁,米姓犹可窥。 摹笔得活法,一卷当得师。 |
| 圣贤畏虚名,蛮貊有诚服。 仕虽志温饱,鲜不馁其腹。 尔来读书者,妄意天雨粟。 东皋春一犁,往哉驾黄犊。 |
| 白兔速圩顶,暗壁收遗编。 握之不盈掬,而能千万年。 天地可无人,秦火乃可然。 其粗洒埽间,其精造化先。 后来读书者,暗引佛与仙。 之人胡弗灵,所论各有偏。 嚣祲碍亭毒,三精惨不鲜。 涂饰为善治。 制作埋九渊。 固有二三子,梯级堪攀缘。 夜永发孤啑,思远能废眠。 拔地为五岳,岂其高到天。 |
| 士习与世换,一堕不自持。 宁如二女子,至性不自移。 人之能为人,所惧大节亏。 吾父死汝手,吾身岂汝随。 匪云随我节,义合同其归。 空山雨流血,白日寒无辉。 女子有是哉,道旁为嗟咨。 北风飒万类,始见青松姿。 有女焯其行,发潛可无诗。 死其身不顾,身后遑所知。 伤心复伤心,风味日以漓。 寄语读书者,曷不愧于斯。 |
| 一客空归颜色低,众人气亦丧虹霓。 泪添酒盏霜天阔,目断帆樯海日西。 交臂散零如木叶,别肠萦转似山蹊。 遥知名在乡书者,雨洗秋街跃马蹄。 |
| 今人不足与之谋,心向三都以上游。 有集可明经子史,无秦那别夏商周。 心融口笑先儒泥,一万余言解三字。 粹精还我闻未闻,糟粕从渠味无味。 悬知书者古之余,稷契皋夔读何书。 犹期立脚群贤上,更请回头万物初。 |
| 通鉴初成赐近臣,不遗疏贱布恩均。 我投淮水五千里,君滞周南二十春。 东观汗青身是梦,西宫削稿事如新。 细思当日修书者,祇有三人今一人。 |
| 修髯危肩老仙人,布袍革带乌靴巾。 胸中不着半点尘,天地万象肧腪春。 扇者橘,书者栗,瓢者术,韁而掣者葛,笠而鞭者拙。 中间厖然大者雪,从我两髯三髧一蹩躠。 驴何钝,奴何痴,前掣后鞭趣使驰。 麾鞭愈急行愈迟,掣韁欲断人驴疲。 但见尻秃秃,蹄局局,欲坠不坠止鸣木。 本无伎俩能喷玉,正可吞声春草绿。 先生御气存其神,下驴步行意更真。... |
| 试把行藏为子评,只知尽分敢徼名。 出如有益殷三聘,用不能行鲁两生。 此道古人如饮食,后来灶婢或猜惊。 子云亦号知书者,犹把商山作采荣。 |
| ...新毕,九原谁复哀意如。 世人重艺不重义,每以好奇夸好事。 集古金石半丰碑,逝者似为书者累。 八百余载四字全,政同悬崖三百年。 王畿不悟王元象,不如果也能兴邻。 但道青毡故家物,肯因陵谷邻枯骨。 耳孙犹尔况他人,崇韬安生何可忽。 昭陵之盗犹兰亭,必无可欲乃妥灵。 黄閍前车已如此,安何金蝉之墓终弗毁。 |
| 云无事书者,泥屦隔墙声。 小市扃虚肆,荒庖绝美烹。 流涎淮蟹紫,入梦海柑頳。 莫殢闭关卦,兵戈商不行。 |
| ...城瘗宝剑,紫气贯斗当有时。 平生识字乃余事,仓颉科斗扬雄奇。 饰翠泥金写梵夹,凡善书者能办之。 至用儒流董厥役,借此进贤培邦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