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滔天笔势百川东,小待清霜万壑空。 能草子虚上林赋,更须收敛入檀弓。 |
| 生平杖履未东湖,喜自师门见画图。 堤贯横桥分半水,规方盈尺已全模。 衣冠上蔡存遗绪。 弦诵濂溪可合符。 此地先生开道脉,尚迟从往我非夫。 |
| 夙志慕前矩,琴趣愧难续。 弃米曾赋归,云何效奔逐。 慈亲日向老,无以报鞠育。 明经不取士,奉养心未足。 携家客秦淮,苍苔蔽荒屋。 年丰公廪虚,半载不沾禄。 妻子乐我贫,朝夕共釭粥。 母心爱两孙,每食分鼎肉。 自怜头上巾,兴到无酒漉。 怡然坐窗下,一笑对秋菊。 |
| 吾闻何月卿,逸气欲倾泻。 词源浩班扬,诗律薄风雅。 想初读书眼,坐阅灯几炧。 土生贵适性,安得计用舍。 青鞋踏九疑,丝絇远金马。 飘然潇湘游,采芷动盈把。 吁嗟既忧患,犹得营万瓦。 我无茅一庐,劫劫思里社。 |
| 莫讶书斋小,其中天地宽。 毓成岐嶷粹,立取本原端。 掇拾童科易,恢弘道术难。 好培丛桂种,休作浪花看。 |
| 积雨欣始霁,清和在兹时。 林叶既敷荣,禽声亦融怡。 鸣泉来不穷,湖风起沦漪。 西山卷余云,逾觉秀色滋。 层层丛绿间,爱彼松柏姿。 青青初不改,似与幽人期。 坐久还起步,堤边足逶迤。 游鱼傍我行,野鹤向我飞。 敢云昔贤志,亦复咏而归。 寄言山中友,和我和平诗。 |
| 文昌因祖饯,郎宿问斋名。 枉驾一朝款,寒窗千载荣。 未花梅索赋,堪杖竹径行。 自得来青句,出泉不可清。 |
| 晓日瞳瞳一岁初,乡闾盛会说吾庐。 运当尧历三千六,数协羲图五十余。 修竹岁寒欣得友,野花春色且攜书。 大篇听取艰贞训,万古天心定不虚。 |
| 普庵以此香,回向大居士。 幻尽觉圆者,妙意难遮覆。 惠我二笔端,三昧非迷悟。 世间岂识知,何处寻门户。 六字光慈化,千古人钦慕。 象出普庵名,天龙常守护。 法本付贤侯,利益何穷数。 伤嗟逐末流,忙忙失元路。 千里万里体无间,世世世间非我所。 谢安抚,云轩密布巴陵时,愿长青眸垂一顾。 |
| 诛茅一亩竹三椽,绕舍畦蔬满屋荃。 掷廪峰前新庙令,勘书台上老儒仙。 西山草木归吟藁,东汇烟云入瓮天。 合与平庵管风月,便称行守莫称權。 |
| 谩夸三岛冠灵鳌,咫尺在冈去靡劳。 若使南阳人独卧,风云宁隔海山高。 |
| 野性迷尧历,松窗有道经。 故人为柱史,为我数阶蓂。 |
| 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 诵诗闻国政,讲易见天心。 位窃和羹重,恩叨醉酒深。 缓歌春兴曲,情竭为知音。 |
| 日出杲杲安问萤,弨挂翻翻谁受檠。 大哉风行水上涣,一夕泮尽峨峨冰。 |
| 诚斋万事悟活法,诲人有功如利涉。 嗟我大类醯鸡然,时复一窥甕中天。 |
| 中兴天子旌义门,荣光犹足昌弟昆。 冢庭衮衮义子孙,下相郎君开义塾。 美意非徒淑姻族,乡里烝烝义风俗。 乃翁固喜儿读书,更喜它人与儿俱。 儿今不替翁之初,人人忠孝书绪余。 初唐元勋几卿相,游逮岂无他绛帐。 姓名半出多显扬,河汾便是卢溪样。 |
| 虎殿成鸿业,猿岩题凤赋。 既荷大君恩,还蒙小山遇。 秋吹迎弦管,凉云生竹树。 共惜朱邸欢,无辞洛城暮。 |
| 指点层云气阿干,官身浩叹不如闲。 几回落日诗怀古,一半春风酒破悭。 许我婆娑从白发,於人妩媚有青山。 前身王粲重拈笔,惜欠胡床著席间。 |
| 修眉兮连娟,曼翠霭兮麻源。 君门狞兮九虎,蹇予留兮三年。 三峨之山兮远万里,见似人兮胡不喜。 半轮秋兮促公归,空高径兮班屐齿。 蹈夷险兮一心,既何戚兮何欣。 忍较功兮曲突,莽苍狗兮白云。 清风飒兮绮疏,明月秋兮庭徐。 纷缥帙兮插架,尚青衿兮来趋。 渺天涯兮延窒,时与拂兮蠹鱼。 雪堂兮躬耕,万古兮芳馨。 |
| 癯槁岩下士,迹隐心捷径。 汗颜尘中夫,谄笑幸游骋。 贤哉陈夫子,两不伤厥性。 洁身风波涂,独若万钧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