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暗尘侵古镜,抱膝月台吟。 大吕呼不出,小诗留至今。 五言诗未下,什袭意何深。 莫是推敲了,禅余自赏音。 |
| 牛斗当年事,何当复此时。 {上敖下言}乎虽有象,默尔类无知。 不作多闻士,难尤造物儿。 傥能三耳出,更诵五言诗。 |
| 是个人言好性灵,镐京碑记念千厅。 五言出格为诗匠,百盏长杯应酒星。 曾把篆求身上紫,几将金买面前青。 多闻国士相寻访,莫把松门昼夜扃。 |
| 故人西奉使,胡骑正纷纷。 旧国无来信,春江独送君。 五言凌白雪,六翮向青云。 谁念沧洲吏,忘机鸥鸟群。 |
| 霜落湖边路,林疏溪上居。 向来行载酒,今日问凭书。 一饱异初计,五言真累渠。 故人谁我念,烦为语王徐。 |
| 志学长年患小成,五言今喜继家声。 因君笔墨多新语,满路云山得美名。 才业未堪高卧显,篇章自欲以文鸣。 归时正是春风好,拥辔应教取次行。 |
| 赤壁奴台视白楼,五言端的胜苏州。 政缘不得文章力,故许江山作意游。 |
| 川原积岁阻交情,佳客常思置驿迎。 花县论心尊俎乐,竹宫识面岁时惊。 久知书作南征癖,更觉诗同东野清。 却敛櫜鞬真退舍,君才屹立五言城。 |
| 高台延望眼,风物满前村。 细读南丰记,频开北海樽。 远山如看画,近市不闻喧。 诗是君家事,长城在五言。 |
| 暑嬾皈投簟,凉醒打当书。 罢吟唇欲裂,起坐膝难舒。 汲古微澜动,悲秋小雨余。 五言未针线,百过且阶除。 |
| 梅磵先赓三体句,靖庵又和五言诗。 不知二稿流传后,能续君诗更有谁。 |
| 澄潭昔卧龙,章句世为宗。 独步声名在,千岩水石空。 野禽悲灌木,落日吊清风。 后学攀遗址,秋山闻草虫。 万树影参差,石床藤半垂。 萤光虽散草,鸟迹尚临池。 风雅传今日,云山想昔时。 感深苏属国,千载五言诗。 |
| 二月风涛壮,扁舟性命轻。 白头高浪接,青眼远山横。 客子空怀怖,渔家自乐生。 须渠一杯酒,助我五言城。 |
| 奇月必用重,谁与开其端。 贵阳而贱阴,於此亦可观。 况於五阴后,苍龙挂高寒。 林疏山骨瘦,宇静天容宽。 砉然遇九九,黄菊纷阑斑。 且开五言城,聊寄一夕懽。 凄其义熙后,甚矣天宝间。 陶社千古心,知者良独难。 |
| 孤拙竟何营,徒希折桂名。 始终谁肯荐,得失自难明。 贡乏雄文献,归无瘠土耕。 沧江长发梦,紫陌久惭行。 意纵求知切,才惟惧鉴精。 五言非琢玉,十载看迁莺。 取进心甘钝,伤嗟骨每惊。 尘襟痕积泪,客鬓白新茎。 顾盼身堪教,吹嘘羽觉生。 依门情转切,荷德力须倾。 奖善犹怜贡,垂恩必不轻。 从兹便提挈,云路自生荣。 |
| 欲为多士劝,聊缀五言成。 乃得琼瑶报,仍闻韶濩声。 尘襟因顿豁,老眼为增明。 有句能如此,何忧万里程。 |
| 茗花浮曾坑,酒泛酌宜城。 路寻西九曲,人似汉三明。 千户非无相,五言空有声。 何时郭池晚,照影写闲情。 |
| 佳月好风天,诗来眼豁然。 定心生古韵,淡态洗春妍。 一面总如旧,五言相结缘。 尚能茅屋下,剩把巳公传。 |
| 秋色肃已甚,斋居清可知。 无由一夜话,漫兴五言诗。 祀有同王者,居无陋九夷。 校官俱长吏,不比判司卑。 |
| 五言简严而意不迫,七言丰腴而体不忒。 意公仿佛于景物之间所谓造化生意者,盖亦毕于翰墨。 如彼纤巧,旬锻月炼,又焉和以践其阃阈。 春萌夏假,默具帝力。 公诗自然,于以观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