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昭代儒者尊,青云坦修涂。 即今子陈子,尚歌于蒍于。 满岁不自保,尔俗苦好诬。 向来抚字工,督课有不如。 |
| 红旆飘飘夺晓霞,御筵相送出京华。 仲尼俎豆真儒者,郤縠诗书属将家。 腰下已悬如斗印,门前看见筑堤沙。 先朝学士期牵复,待草南阳入相麻。 |
| 州名因水得,此地昔曾游。 自有欧公宅,常多儒者流。 野花开别岸,春色在行舟。 勉就诗书教,名高不用求。 |
| 青骊渡河水,侠气动刀环。 入幕沙尘暗,临风鼓角闲。 地形通栢谷,秋色满榆关。 谁复轻儒者,难淹笔砚间。 |
| 伊洛有真派,渊源洙泗宗。 蜀张日益远,言行将无同。 於公见事业,吾党如适从。 坐令千载下,竟识儒者功。 |
| 频频退礼闱,此去欲忘机。 霄汉贫难达,江湖老独归。 程遥秋浪叠,村暝夜灯微。 应使为儒者,翻悲苦业非。 |
| 江淮万里以诗行,此老胸中有甲兵。 何止据鞍犹矍铄,试教落笔便纵横。 逢时有用真才出,知己不遭儒者轻。 若见英雄今马帅,为言刘子尚狂生。 |
| 著书汗马牛,不如守道力。 卖文取卿相,讵是儒者职。 孔光岂不学,千载污简册。 通塞本细事,于我奚失得? 袁安卧空庐,亦度风雪夕。 如何慕温饱,挠节不自惜! 我突无炊烟,或至日中昃。 小儿抱遗经,衣短两胫赤,吟诵何琅琅,声如出金石。 掩卷语乃翁:圣有陈蔡厄。 |
| 向来岁月半投闲,莫叹朝朝苜蓿盘。 身后芬芳聊自诳,眼前腥腐饱曾餐。 虫鸡一笑何须较,花鸟相疏恐被弹。 清议自为儒者设,未应羁束老黄冠。 |
| 典午源流远,安乡世胄隆。 廉平儒者政,朴素古人风。 五福身兼备,三尊德最崇。 善人无复见,忍看一旌红。 |
| 百里报消息,一缄劳寄驰。 但知怀旧切,犹恨得书迟。 儒者可言政,怀邦当易为。 问君安否外,别后几篇诗。 |
| 斋粮资讲舍,遗像拜山中。 不尚神仙术,特存儒者风。 斯文真未丧,吾道岂终穷。 为忆皋比拥,庭前古木丛。 |
| 中庸天下有胡公,儒者端宜给事中。 华国高文推大手,回天谠论罄孤忠。 晨班玉筍人何在,夜赐金莲事已空。 惆怅故园招隐地,唯余猿鹤怨西风。 |
| 尔时儒者定应无,问政胡为不问儒。 五代乱离千血阵,万山深杳一丹炉。 能容隐遁犹难必,遽谓飞升岂不诬。 我欲卜邻聊避俗,未须跳入长房壶。 |
| 无住先生独住庵,得朋犹冀自西南。 丹心事国忠无二,白首尊师谊在三。 诗少古风惟近体,学惭实践谩虚谈。 退之未离乎儒者,坐井观天错议聃。 |
| 僧道恩荣已受封,上庠儒者亦恩隆。 福王又拜平原郡,幼主新封瀛国公。 |
| 朴斲敷菑皆用勤,况吾儒者务多闻。 万书插架非关我,一卷入心方属君。 为学从来无止法,立身宁只富多文。 自怜习气今犹在,尚欲焚膏到夜分。 |
| 儒者服褎衣,气志轻王公。 一落该网中,折节长俯躬。 山东多豪士,片言不可穷。 青土饶嘉枣,无以人钝蒙。 彼知南楚轻,强始必弱终。 矫志合其情,乃是吾徒通。 行当问友生,为我举杯空。 |
| 高吟鼎脔屡经尝,群噪纷纷子贡墙。 雪曲我应惭郢下,笛声公自感山阳。 堪嗟绛老泥涂役,孤负春官桃李场。 斗大康山盛儒者,凭谁推此叩循良。 |
| 宠禄功名孰与同,平津儒者仕三公。 前言往行通今古,素节清规壹始终。 岩庙犹传风采盛,燕堂俄怆笑谈空。 从来操尚人知少,独有遗思在圣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