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是同根本,应须识等差。 六经无剩语,百氏自名家。 日落山含斗,潮回浦见沙。 了知来往意,万古一生涯。 | 
| 六经桑麻谷粟,诸子绮縠奇珍。 常常灌溉胸次,久久功用入神。 | 
| 葛蔓烟枯束六经,高廉浑与昔贤停。 黄牙稚子跨牛犊,白眼山人识剑形。 寒睡草旁林酒壮,晓思河曲雨槎腥。 传闻曾说平生事,不要清朝梦武丁。 | 
| 禄食无功我自知,汝曹何以报明时? 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 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 最亲切处今相付,熟读周公七月诗。 | 
| 蛰虫坯户六经旬,掣电惊雷若莫春。 震起昆虫千百亿,不知何处更容身。 | 
| 人讥徐子迹飘零,我爱文章辅六经。 大笔疑争造化力,幽吟难遁鬼神形。 良金纵毁刚无耗,宝剑虽埋气自灵。 进则皋夔退荀孟,莫容得丧扰中扃。 | 
| 敢恨吾生後圣贤,六经虽缺尚成编。 本来尧舜身亲见,孰谓丘轲道不传? 妙理岂求逢掖外,淳风宁在结绳前。 此身未死还堪勉,更伴吾儿学数年。 | 
| 平生喜藏书,拱璧未为宝! 归来稽山下,烂漫恣探讨。 六经万世眼,守此可以老。 多闻竟何用,绮语期一扫。 幽居出户稀,衰病拥炉早。 青灯照黄卷,作意勿草草。 | 
| 太华终南只磨青,渭流一日肯为泾。 豺狼不食茅焦肉,水火安能熄六经。 | 
| 雁塔蟾宫尽假途,要须行实副名誉。 六经堂上归来日,饱读平生未见书。 | 
|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 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 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 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 | 
| 山谷松风赋响汤,茗瓯今带六经香。 君诗莫道穷无对,高出车声绕九羊。 | 
| 事业潜三圣,文章似六经。 微言归易简,精意极丁宁。 道在非畴昔,人亡故典刑。 斋心对薰几,秋月梦初醒。 | 
| 好善芝兰馨,恶恶鲍鱼腥。 一心宰天地,万世流风霆。 六经如元氯,异端如氛埃。 会往洙泗滨,传取心印回。 | 
| 我思至人,游心唐虞之帝廷。 上下数千载,迥如云霄畴与京。 臯夔礼乐表世则,克绍周孔流芳声。 斯文在兹幸不坠,亘古永怀惟六经。 | 
| 睟盎真元会,扬休沕穆宣。 定非三代下,自得六经先。 翠草红莲地,光风霁月天。 几神千载悟,纸上更须圈。 | 
| 扁舟蓑笠寄平生,元是江湖一白丁。 偶着青衫持手版,懒占黄色上天庭。 正须第事问三尺,未暇对人谈六经。 啼鸟数声春事了,故乡回首几长亭。 | 
| 我本三山城下居,谁人共读艾轩书。 固无田宅堪归老,纵有文章适见疎。 黄石出门多俊逸,白头似子去乡闾。 六经正说终茫昧,不遣吾侪意气舒。 | 
| 西蜀东吴万里程,偶然相值两浮萍。 黑头君已登三馆,白发吾方醉六经。 夜幌论文灯耿耿,春堤把袖草青青。 艅艎小别须回棹,不用阳关肠断听。 | 
| 六经蕴藉胸中久,一剑十年磨在手。 杏花头上一枝横,免天机莫漏口。 一点累累大如斗,掩却半床无所有。 完名挂冠直归去,本来面目君知否。 (辛未状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