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匠如神变化生,笔端有力任从横。 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 |
| 白首无聊老病躯,一心唯觅死头颅。 时人误作梅花看,今日枝头雪也无。 |
| 政是国家多事秋,渝川县尉亦风流。 吟诗不废公家事,坐使孟郊输一筹。 |
| 五百年前作此亭,亭前古木绿阴清。 而今古木无存者,赖有新亭击旧名。 |
| 文章随世作低昂,变尽风骚到晚唐。 举世吟哦推李杜,时人不识有陈黄。 |
| 寻常被酒时,归到急投枕。 为爱次山文,今夜醉忘寝。 伟哉浯溪碑,千载气凛凛。 舂陵贼退篇,少陵犹敛衽。 文章自一家,其意则古甚。 大羹遗五味,纯素薄文锦。 聱牙不同俗,斯人异所禀。 君君望尧舜,人人欲仓廪。 古道不可行,时对窳樽饮。 |
| 草就篇章只等闲,作诗容易改诗难。 玉经雕琢方成器,句要丰腴字要安。 |
| 诗本无形在窈冥,网罗天地运吟情。 有时忽得惊人句,费尽心机做不成。 |
| ...视总章与重屋兮,亦庶几其遗意。 登堂而望稽岭兮,怀克勤之令德。 留建炎之御制兮,彰复古之素志。 采上虞之囊封兮,终然法乎舜禅。 山郁葱以蜿蜒兮,钟禹陵之佳气。 御香四时来下兮,道冠盖以相望。 拱觚稜於云阙兮,俨威颜而天咫。 系百年之父老兮,及亲逢乎盛事。 想天民之视阜兮, |
| 道者日高卧,清风隔世尘。 凤麟不可见,猿鸟自相亲。 山木轮囷古,茶花冷淡春。 草荒门外路,常怕有人来。 |
| 何人笔端有许力,卷来一片潇湘碧。 摩挲老眼看不真,怪见层波涌虚壁。 天庆观中双黑龙,物色虽殊妙处同。 能将此水畜彼龙,方知画手有神通。 龙兮水兮终会遇,天下苍生待霖雨。 |
| 恳切金章奏,精诚玉帝知。 稻粱民性命,丰歉国安危。 苗秀方成实,雨来还及时。 人能合天意,天亦顺人为。 |
| 天续饥民命,神知太守心。 骄旸化霖雨,六月借春阴。 早稻先秋熟,晚田储水深。 去年饥欲死,不料到于今。 |
| 燕居适所息,非怀傲世心。 白云自舒卷,青山无古今。 中有动静机,杳眇谐素襟。 以时为出处,怀人抚瑶琴。 平生披短褐,时来或华簪。 世论倘不合,矢口不如喑。 避影长松下,洗耳清溪浔。 慎勿出云外,黄尘三尺深。 |
| 自鬻非奇货,强鸣非好声。 法当老山林,松根断茯苓。 劫来长安道,霜鬓迫衰龄。 穷吟无知音,只觉太瘦生。 公诗妙一世,风雅见根蒂。 比兴千万篇,已作不朽计。 穷达虽不同,嗜好乃相似。 |
| 远山横碧一溪清,白鸟飞边落照明。 吏散庭阶一无事,绿阴亭上又诗成。 |
| 古今胸次浩江河,才比诸公十倍过。 时把文章供戏谑,不知此体误人多。 |
| 作诗不与作文比,以韵成章怕韵虚。 押得韵来如砥柱,动移不得见工夫。 |
| 曾向吟边问古人,诗家气象贵雄浑。 雕锼太过伤于巧,仆拙惟宜怕近村。 |
| 妙甚丹青手,能移造化功。 三川山水国,半幅画图中。 玉局人何在,铜梁路可通。 巽岩扛鼎笔,文与画争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