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禅月有名子,相知面未曾。 笔精垂壁溜,诗涩滴杉冰。 蜀国从栖泊,芜城几废兴。 忆归应寄梦,东北过金陵。 |
| 莲岳三征者,论诗旧与君。 相留曾几岁,酬唱有新文。 翠窦容闲憩,岚峰许共分。 当年若同访,合得伴吟云。 |
| 懒向人前著紫衣,虚堂闲倚一条藜。 虽承雨露居龙阙,终忆烟霞梦虎溪。 睡起晓窗风淅淅,病来深院草萋萋。 有时乘兴寻师去,煮茗同吟到日西。 |
| 大化终华顶,灵踪示玉泉。 由来负高尚,合向好山川。 洞壑藏诸怪,杉松列瘦烟。 千秋空树影,犹似覆长禅。 |
| 桐谷孙枝已上弦,野人犹卧白云边。 九天飞锡应相诮,三到行朝二十年。 |
| 忆奉莲花座,兼闻贝叶经。 岩光分蜡屐,涧响入铜瓶。 日下徒推鹤,天涯正对萤。 鱼山羡曹植,眷属有文星。 |
| 疏篁抽笋柳垂阴,旧是休公种境吟。 入贡文儒来请益,出官卿相驻过寻。 右军书画神传髓,康乐文章梦授心。 销得青城千嶂下,白莲标塔帝恩深。 |
| 犹得吾师继颂声,百篇相爱寄南荆。 卷开锦水霞光烂,吟入峨嵋雪气清。 楚外已甘推绝唱,蜀中谁敢共悬衡。 应怜无可同无本,终向风骚作弟兄。 |
| 高僧惠我七言诗,顿豁尘心展白眉。 秀似谷中花媚日,清如潭底月圆时。 应观法界莲千叶,肯折人间桂一支。 漂荡秦吴十馀载,因循犹恨识师迟。 |
| 石林高几许,金刹在中峰。 白日空山梵,清霜后夜钟。 竹窗回翠壁,苔径入寒松。 幸接无生法,疑心怯所从。 |
| 千万僧中宝,三朝帝宠身。 还源未化火,举国葬全真。 文集编金在,碑铭刻玉新。 有谁于异代,弹指礼遗尘。 |
| 师年八十三,登坛秉律凡六十年,每岁于师处授八关戒者九度。 百千万劫菩提种,八十三年功德林。 若不秉持僧行苦,将何报答佛恩深。 慈悲不瞬诸天眼,清净无尘几地心。 每岁八关蒙九授,殷勤一戒重千金。 |
| 乘兴西游谁与同,一囊诗藁一枝筇。 厌栖庐岳莲花社,却访南山紫阁峰。 怀古有时应怅望,寻幽何处不从容。 关中风物常牵梦,老卧闲曹转放慵。 |
| 一炉薪尽室空然,万象何妨在眼前。 时有兴来还觅句,已无心去即安禅。 山门影落秋风树,水国光凝夕照天。 借问荀家兄弟内,八龙头角让谁先。 |
| 流浪江湖久,攀缘岁月阑。 高名当世重,好句逼人寒。 月苦蝉声嗄,钟清柿叶干。 龙钟千万里,拟欲访师难。 苍苍龙阙晚,九陌杂香尘。 方外无他事,僧中有近臣。 青门玉露滴,紫阁锦霞新。 莫话三峰去,浇风正荡淳。 |
| 远公遗迹在东林,往事名存动苦吟。 杉桧已依灵塔老,烟霞空锁影堂深。 入帘轻吹催香印,落石幽泉杂磬音。 十八贤人消息断,莲池千载月沈沈。 |
| 百千万劫菩提种,八十三年功德林。 若不秉持僧行苦,将何报答佛恩深。 慈悲不瞬诸天眼,清净无尘几地心。 每岁八关蒙九授,殷勤一戒重千金。 |
| 玉箸真文久不兴,李斯传到李阳冰。 正悲千载无来者,果见僧中有个僧。 |
| 去去楞伽子,春深道路长。 鸟啼青嶂险,花落紫衣香。 此去非余事,还归内道场。 凭师将老倒,一向说荥阳。 |
| 不爱纷华爱寂寥,松风竹月共萧萧。 因随野鹤过三径,每对江鸥洗一瓢。 无复尘埃沾短褐,尚思烟水泛归桡。 道人肯与羲之友,飞锡重来莫待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