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发今彫丧,苍生欲奈何。 散金缠极乐,曳杖已成歌。 十郡余恩在,三台故吏多。 位崇仍有后,五福更为多。 |
| 齿簿去悠悠,西效乱叶秋。 旐翻寒日薄,笳咽断云悉。 吊客门飞鹤,佳城山卧牛。 灵车今不返,洧水日东流。 |
| 叔子祠荒岁已深,异时贤守重登临。 岘山岑寂瞻风概,汉水灵长想德音。 奉诏始闻新缔茸,有知那复叹湮沈。 又刊翠琰留南夏,先后功名照古今。 |
| 离觞别泪为君倾,行李匆匆欲问程。 不用阳关寻旧曲,图中端有断肠声。 |
| 画出阳关古别离,萧疎柳质不胜悲。 行人顾叹离人泣,柳下渔翁总不知。 |
| 楚肆固知难衒玉,丘门安敢辄论诗。 藏之十袭真无用,报以双金岂所宜。 已恨语言多猥冗,况因杯杓正淋漓。 愿投几格资咍噱,欲展须於欲睡时。 |
| 画扇双酒壶,置前兵吏立。 言将国匠奇,重以风义执。 树石冰上看,山河月中入。 便持菖蒲饮,不畏青蝇及。 |
| 授律勋庸盛,居中鼎鼐和。 佐时调四气,尽力净三河。 忽访天京兆,空传汉伏波。 今朝麟阁上,偏轸圣情多。 |
| 六纪增年福未涯,三公归第宠频加。 达逢雨木官虽怕,贤值辰年梦已嗟。 中祀牲牢开祖道,太常铙吹送灵车。 伤心前月登门后,临别殷勤贶手华。 |
| 俭节清名世绝伦,坐令风俗可还淳。 貌先年老因忧国,事与心违始乞身。 四海仪刑瞻旧德,一◇谈笑作闲人,铃斋幸得亲师席,东向时容问治民。 |
| 事国一心勤以瘁,还家五福寿而康。 风波已出凭忠信,松◇难凋耐雪霜。 昔日青衫遇知己,今来白首再升堂。 里门每入从千骑,宾主俱荣道路光。 |
| 三提相印代天工,邓国归来耀本封。 此日神仙丁令鹤,几年霖雨武侯龙。 酬恩定得祠黄石,谈道须期会赤松。 莫虑故乡陵谷变,武当依旧碧重重。 |
| 文物衣冠萃一门,如公终始见舆言。 三登庆历三人第,四入熙宁四辅尊。 继世拜封前及后,并时当政弟连昆。 汉袁杨与唐萧杜,更有清风在裔孙。 |
| 甲第初开汴水阳,安车归后体弥康。 交游款密情无间,尊酒欢娱兴未忘。 怀旧每论场屋事,伤离为惜颍川装。 朝来重过里门外,感物思人泪数行。 |
| 昔我阳夏公,尝兹同郡治。 政余作东园,草木尚有意。 岂不务安养,斯民歌乐易。 是时有贤才,乡举堪皇器。 今方居冢庐,试质当时事。 愿君思前人,文雅庶未墬。 |
| 函关见残雪,褎谷闻春禽。 禽响通朱轮,马嘶入青林。 花明乱石路,云抱寒泉岑。 天外汉江来,城下渔网沉。 庖供缩项鳊,坐使宫娥斟。 农桑不须教,古俗自通今。 |
| 素范流邦册,昌言溢帝聪。 三台应天老,万事问胡公。 道有如絃直,生嗟委蜕穷。 令君兼上傅,衮敛贲遗忠。 |
| 平时开黄阁,兹辰奠素旗。 留侯尝辟穀,巖说遂骑箕。 天迥哀笳咽,林长道翣遲。 行人此堕泪,何必岘亭碑。 |
| 昔命光三事,今嗟赎百身。 堂无织蒲妾,车有吐茵人。 台坼层氛夜,槐凋故府春。 空馀相国第,不与势家邻。 |
| 欲询往事奈无言,六十年来托此根。 香暖几飘袁虎扇,格高长对孔融樽。 曾忧世乱阴难合,且喜春残色上存。 莫背阑干便相笑,与君俱受主人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