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山山北北山南,一洞中分路口三。 飞鹤叫云声自远,懒龙悭雨睡方酣。 襄公淡墨留苍壁,太史高风拂翠岚。 百尺岩前清绝处,道人先我著茅庵。 |
| 早挥鱠手作云鳌,雪带晴飞且拍熬。 安得轮囷如此壮,也知郭索许我骚。 翰林风月从来别,太史江山一味豪。 今夜笔床船上去,已轮吏部十分高。 |
| 明月隋珠忽堕前,坐令衰飒意飘然。 无端太史头抢地,安得扬雄赋上天。 前辈门墙余几在,他时竹帛竟谁传。 落花流水君愁不,南渡于今六十年。 |
| 凤池三入冠台躔,致了升平一品闲。 白傅歌诗傅海外,晋公桃李满人间。 上都云远经时别,故国春浓几度还。 太史占天应有奏,寿星光彩近南山。 |
| 楼角西南月一钓,晚瓜落刃酒新篘。 仙家又怆银河别,太史新班玉历秋。 衰病岁时良冉冉,穷愁身世转悠悠。 莫因乞巧嘲儿女,我亦飘然水上浮。 |
| 问姓云何但指桐,桐孙终古与无穷。 遥知学出神农氏,独欠书传太史公。 可用有名留世上,定应不死在山中。 休官老守惭高致,政恐犹难立下风。 |
| 行马门阑宰胄巍,高冠长佩独委蛇。 紫微自有申公学,太史还从从祖知。 静嘿无非蒙力处,功夫全在不欺时。 故家遗俗寥寥甚,忍听虞歌薤露悲。 |
| 阅尽诸公上要津,丹山除目一番新。 六卿尤重大宗伯,九制须还老舍人。 太史将封乃留滞,纪瞻虽召尚逡巡。 应怜公干今衰病,频寄书来寂寞滨。 |
| 汝阴太史万签藏,酸枣先生六世芳。 豹尾属车留不住,却寻陈迹海陵仓。 |
| 瘴地经行促棹讴,周南太史几年留。 后来遥识犹青眼,别久悬知半白头。 宋玉又经巫峡去,谪仙初罢夜郎游。 长江风水追难及,怅望春波一叶舟。 |
| 叹息中兴后,斯文一发如。 废兴天有命,用舍道何疏。 太史遗风在,南翁绝学馀。 君王欲尧舜,安得赋归欤。 |
| 秋空画隼照新晴,符隐庵前小队停。 玉斝金醪通缱绻,凤笙龙管入青冥。 靓妆酾酒花侵席,宝兽呀香雾满庭。 太史应占豫州分,上台星近老人星。 |
| 晚入南宫典牋奏,滥陪太史牛马走。 忽然名在白简中,一棹还家倾腊酒。 十年光阴如电雹,绿蓑黄犊从邻叟。 鸣呼! 古来肮脏例倚门,况我本自安丘园! |
| 论笃惟昌黎伯,史法止太史公。 谁云孔墨道二,但见聃非传同。 |
| 三迳逐高低,旁通桃李蹊。 凉台无六月,钓石俯双溪。 醉欲眠花下,吟来过竹西。 风流黄太史,古壁有留题。 |
| 求识尤太史,泛舟维豫章。 秋天值摇落,行色况苍茫。 竟乏惊人句,莫升君子堂。 学诗虽老矣,获拟遍诸方。 |
| 别我已似久,起予当有诗。 筠窗坐风雨,儿辈乐埙篪。 归日近休日,春时盛此时。 观山仍快阁,太史昔幽期。 |
| 平昔闻严助,承明厌直庐。 请章来未久,捐馆遽何如。 无复淮南谕,曾成太史书。 苍苍不可问,挥涕望輀车。 |
| 苍崖韫白璧,欲上渺无路。 但照太史占,虹气贯寳婺。 |
| 本朝诸大老,谥议两忠公。 公去道乡远,名垂太史同。 理无显猪位,千载播清风。 韩品多孙子,毋须添乃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