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数茎须细捻金,圆齐五瓣外红深。 酷憎媚俗长垂首,善处骄阳不动心。 色变化成丹灶火,时开落应土圭针。 感怀南北多分裂,此独全名古到今。 |
| 低垂不足畏炎氛,自是居高避俗喧。 五瓣圆黏猩血重,数丝牢缀蜡心存。 雅持本色明清昼,肯驻残妆媚黑昏。 林下何人修炼到,丹余流入此芳根。 |
| 赤日黄尘任涨浮,直茎疏叶里垂头。 金心不逐时妆褪,赭面应为世态羞。 分昼夜閒开落准,备离坎气品题优。 倚栏感物伤怀处,何日崔卢入此瓯。 |
| 嫩绿扶疏红倒垂,红閒黄染数茎丝。 牢存本色心为主,懒竞时妆面向谁。 受二气中开止昼,当三伏里傲炎曦。 阴崖故国长安路,万里倾阳共藿葵。 |
| 寿酒今年胜去年,彩衣膝下月宫仙。 丈人自有长生诀,子午常朝玉帝前。 |
| 贫有清风明月,富无红粉膏脂。 子午凤朝元始,去来雷电相随。 |
| 小筑湖边避俗嚣,几年于此寓箪瓢。 虽非隐士子午谷,宁媿诗人丁卯桥? 罗雀门庭无俗驾,缘云磴路有归樵。 诗情酒兴常相属,堪笑傍人说寂寥。 |
| 四海张颐望岁丰,此花不与万花同。 香分天地生成里,气应阴阳子午中。 顷顷紫芒摇七月,穰穰玉糁杵西风。 雨暘时若关开落,歌壤谁摅畎亩忠。 |
| 子午参同契,春秋类是谋。 生前焉用学,死外别无愁。 岂料犹穷健,胡为此滞留。 客怀谁可比,王粲赋登楼。 |
| 瀛登唐治日,奎聚宋兴年。 子午复南北,一声啼杜鹃。 |
| 这个工夫,因师传授知元祖。 论甚子午。 说甚龙和虎。 只在目前,明有神仙路。 速修取。 有朝归去。 消了阴司簿。 |
| 君不见而家直臣犯天怒,身死未寒碑已仆。 又不见而家处士承天渥,闭门水竹以自乐。 云仍妙参曾杨诀,谓余地宅谁优劣。 小烦稳作子午针,灵于己则灵于人。 |
| 四更里,云收彻。 海底星龟弄明月。 处处琼花结。 火候抽添按时节。 子午氤氲降红屑。 猛把天机泄。 |
| 春雨宜农耕,逆旅愁坐雨。 雪寒饥杀人,豪富雪中舞。 忧乐古来殊,欲说头自俯。 见山岂不爱,身危心不武。 入深复入深,有谷如子午。 生死未可知中,谁能问甘苦。 |
| 天地春藏冻核中,时来蜂蝶哄东风。 万端变化根无极,一寸灵明裹太空。 妙处千江分明月,飘然六合点飞鸿。 守玄知默交龙虎,肯泥丹炉子午红。 |
| 高楼可岧嶢,一柱西北隅。 横当子午道,峻直参井墟。 曲琼卷飞霞,俨俨仙人居。 上通三重阶,下荫十二衢。 傍楼玉箫女,织翠纷华裾。 仙人雇之笑,授以青琅书。 遡言欲从之,媒拙而于理疎。 丹梯目成久,须凭大垂手。 |
| 五星聚东井,老人现端门。 总是太平象,浑仪妙用存。 岩傅本骑箕,执筑付无言。 一旦寄霖雨,夜梦形至尊。 试问古冯相,此数如何论。 太乙照西蜀,子午斜谷昏。 毘陵星霣石,田里春风温。 穹壤一理气,理为气之要。 步推寻其元,太极昭乾坤。 |
| 长生药,本是五行仙。 子午二门开卯酉,四时运火合乾坤。 龙虎自相 |
| 故人客玄都,结茅临子午。 慈亲哺童稚,十口共甘苦。 门横百琅玕,永日不受暑。 浮名博烟霞,掉臂终不许。 听我读新诗,小侯趋大府。 挥毫散珠玉,风帆转惊渚。 北郭郑仙翁,襟怀两虚伫。 尹氏才振古,仙翁笔端语。 矛戈角森横,畚插起云雨。 应笑穷巷生,蓬蒿半垣堵。 所喜乐丰登,粒米不须数。 况从名士游,真可释羁旅。 愿君分馀光,... |
| 人身藏宇宙,乌兔走西东。 昼舒夜卷,不拘春夏与秋冬。 存想非心非肾,吐纳非精非气,子午谩行功。 一点真灵宝,混合自回风。 感婴儿,交姹女,爱丁公。 黄婆匹配,一时辰内上仙宫。 恍惚无中有象,阳火阴符密契,大道属鸿濛。 火候能调理,天地与无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