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狐公韵胜冰玉肌,字则未闻名季狸。 误随齐相燧牛尾,策勋封作糟丘子。 子孙世世袭膏梁,黄省子鱼鸿鴈行。 先生试与季狸语,有味其言须听取。 |
| 若圣与人吾岂敢,空言犹足慰虚生。 明开教劝用常道,永使子孙持善名。 此日贻谟情未显,他时受赐事非轻。 庶几此意流天下,天下何由不太平。 |
| 一念心开解脱门,倒骑铁马绕昆仑。 一条脊骨纯金打,传与人间荫子孙。 |
| 洁己惟清德,撄鳞有格言。 位虽居鼎鼐,心已在丘园。 身退名增重,年高道愈尊。 哀荣无可憾,余庆子孙蕃。 |
| 万顷东湖下,曾门起大家。 子孙昌世业,文字作生涯。 堂后萱犹树,庭中桂欲华。 惜哉时不待,谁忍送悲笳。 |
| 江上翁开门,开门向衰草。 只知愁子孙,不觉生涯老。 江上草茎枯,茎枯叶复焦。 那堪芳意尽,夜夜没寒潮。 |
| 春风鉴池水,长年弄清晖。 仙翁晚归来,子孙笑牵衣。 |
| 蚤岁谋生愧弟昆,一窗容膝眇乾坤。 田园岁晚非能事,祗有诗书遗子孙。 |
| 岷山剡曲各天涯,死籍前时偶脱遗。 三径就荒俱已老,一樽相属永无期。 寝门哀恸今何及? 泉壤从游後不疑。 邂逅子孙能记此,交情应似两翁时。 |
| 散尽黄金与客休,田园不为子孙谋。 白头更自嫌多累,尚有潇湘万郑楼。 |
| 闻说水东寺,旧有丞相家。 小舟呼野渡,瘦马入梅花。 龛像威容古,岩镌岁月赊。 子孙今替落,相顾复咨嗟。 |
| 忠显肩双庙,屏山籙二程。 岭寒松节苦,坛暖杏花明。 君也孤傅业,天乎独短生。 子孙无一物,故纸付渠耕。 |
| 湖光分别浦,岭路过前村。 泉石相萦带,云烟互吐吞。 耕犁无易业,邻曲有通婚。 试觅诛茆地,吾将遗子孙。 |
| 当年雪溪翁,知命故知足。 平生一退字,厚施不食禄。 高洁严子陵,清贤段干木。 溪上多子孙,林树森瑶玉。 |
| 祖考精神散,子孙能聚之。 淫祠祭非鬼,萃涣义何居。 |
| 陟屺虽频莫慰心,见公犹幸母如存。 东山何事遽陈迹,西路如今又断魂。 柳翣忽临新冢道,林花空满旧时园。 一衿和气归何处,化作功名遗子孙。 |
| 生前知己人谁是,今日人人识姓名。 葬地不封秋树死,诗坛空在墓山平。 子孙零落行人酹,画像微茫钓渚清。 惟有寒蝉思凄切,别枝依旧曳残声。 |
| 当年济北辞黄檗,索火之机屈未伸。 今日子孙开活眼,老南元是读书人。 |
| 苍苍一林石,零散少存者。 分携多子孙,不胜落田野。 虚堂有天就,乃在绝壁下。 存者宁非真,散者亦已假。 相君久藏山,远客初击马。 幽玩埋莓苔,孤嘀坐梧槚。 方咏兹游清,未敢泥风雅。 |
| 平生活计都消尽,锥地殊无付子孙。 撒手便辞青嶂去,翛然却返白云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