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事纷争一角墙,让他几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 
| 平原十里候鸾旌,绕郭新屯十万兵。 惯着短衣来小市,常乘骄马过孤城。 营前剑舞春风暖,帐下酣歌夜月明。 自是太平无战斗,少年何处可横行。  | 
| 相看转觉此生浮,风月佳时不敢愁。 鸟鹊星河千里夜,暗蛩凉宇一年秋。 书回故国无黄耳,家远清宵总白头。 还忆阑干秋水阔,谢公无客自登楼。  | 
| 游子常年风性高,生龙地主垂干旄。 绛帐后堂延弟子,春装别墅拥贤豪。 何处山川不留饮,何处风光能荐寝。 花落时粘缥绿笺,杯翻只污蒲桃锦。 尔时闾井多欢娱,尔家弟兄犹读书。 长星出天十年内,经过旧地百不如。 江上更番起戎队,河南学馆今芜废。 地主才高落网罗,门生产尽归闤阓。 君家少父识人稀,白鹿腾空人事非。 频年落第常留醉,几夜...  | 
| 汉使褰帷按塞过,渔阳老将近如何? 千山斥堠材官急,万里亭鄣猛士多。 大漠风鸣苍兕甲,层冰夜渡白狼河。 江东子弟先锋在,乘月仍闻《子夜歌》。  | 
| 河北诸军尽有名,云中骁骑本轻生。 金装白马翩翩出,不见长安子弟兵。  | 
| 帝里迎春春最近,年少寻春春有分。 可怜无分看春人,忽听春来闲借问。 始知帘户即惊春,夹道妆楼相映新。 楼前子弟多春目,楼上春人最着人。  | 
| 先生昔为子弟员,戏笔画花花蒐然。 少师索将送画苑,惜哉妙质亲朱铅。 朱铅万斛回高堑,壮士狂歌不成陷。 一时丹青坐颓靡,独有先生不营缮。 明朝皂帽紫绒衣,杖藜还看白云飞。 功名过眼如掣电,叹息斯人古亦稀。  | 
| 三山江上翠崔峨,草绿风烟春气和。 天宫缭绕金陵麓,人家映带秦淮河。 回廊屈曲通晴雨,驰道流离莹月波。 南中富乐风尘少,天下娱游子弟多。 悠悠满目经时岁,忽忽盈怀阻啸歌。 意气周郎三国尽,文情庾信六朝过。 江南丈夫会早夭,春心不饮荡如何。  | 
| 虏入山前山后州,控弦万骑此屯留。 四郊垒壁犹余警,十载疮痍尚未收。 野长蒿莱仍课马,兵佥子弟更防秋。 使臣多愧询民瘼,自咏小东谁为酬。  | 
| 营门飒飒惊风雨,一片楚歌中夜起。 拔山力尽霸业空,八千子弟淮河水。 腰间宝剑无精光,神龙变作魑魅语。 美人宛转其奈何,啼痕尽染征袍紫。 请从剑下化香魂,花枝肯傍秋风主。 妾心不作青山云,妾身甘作青山土。 君王若肯报妾身,重向江东整师旅。  | 
| 长干人家向江住,朱雀桥边旧衢路。 参差碧瓦扬青旗,系缆门前有杨树。 竹弓射鸭向汀洲,家家无井饮江流。 女儿数钱当酒肆,商人买笑开娼楼。 谢家子弟如兰玉,不见当时旧游躅。 夜深月满大堤寒,愁听陈王后庭曲。 送君策马此中行,秣陵遥接石头城。 愁来满引金陵酒,莫听秋风淮水声。  | 
| 五湖荐云扰,晋宇如瓜分。 修蛇与封豕,乘时肆妖氛。 茁彼池中蒲,雄姿盖世闻。 投策渡江表,目中无晋君。 兵威奋烈火,玉石将俱焚。 谢傅运帷幄,子弟将中军。 战血漂淮水,杀气凌浮云。 遂令轩冕士,不污犬羊群。 伟哉淝水捷,可方城濮勋。 吁嗟谢安石,后世之桓文。 彼哉清谈辈,碌碌何足云。 ¤  | 
| 两河精骑向襄阳,全蜀材臣出凤翔。 天下风云争会合,江东子弟谩抢攘。 人皆厌乱思平世,谁不将归说故乡。 我有先茔依古井,十年不奠一壶浆。 ¤  | 
| 岁莫西岑雪未晴,范公祠下少人行。 探梅踏冻烦丹使,扶病迎春问曲生。 石灶茯苓和雪煮,云根流水似冰清。 瓜田数亩春泥暖,好课岩中子弟耕。  | 
| 洛阳天子身衣青,典午横被清谈倾。 群公各抆新亭泪,诸王独擅江东名。 王家子弟谁如玉,郎君解坦东床腹。 内史由来是散阶,右军未必非雌伏。 鞠花嗅罢倚高秋,眼中怀祖齐蜉蝣。 痴儿翻据台司榻,羽觞漫作兰亭游。 填膺豪气弸莫遏,时于行草露棱角。 能雄百代翰墨场,龙跳天门虎卧阁。 白鹅修颈西复东,潇洒颇与吾意同。 风情一点当时目,至今...  | 
| 翠华遥在钟山侧,五云松柏空愁色。 长干街头飞落花,秦淮树上啼早鸦。 雁门旌旗塞江口,蛾眉哭声彻南斗。 翩翩渔猎百草长,紫鳞白额随龙骧。 赤心将军射雕手,马上弯弓天子傍。 京尘北风暗麟王,梨园子弟争驰逐。 彭蠡中丞思赤松,留都司马哀黄竹。 御苑朝天杨柳垂,锦缆牙樯那得知。 寄书惆怅话王室,一夜秋风鬓欲丝。  | 
| 御苑疏杨绿浅深,酒酣方尔作长吟。 塞鸿将入有寒气,边马欲归多苦心。 巾帼将军文士习,蝥弧子弟虏人音。 长安日色连朝淡,那得关山午不阴。  | 
| ...,阗然动欢声。 旌旗洎甲矛,五色稍鲜明。 岂惟备抄掠,大敌固可婴。 问君何能然,子弟卫父兄。 平川雨初收,马嘶鼓厓厓。 相送不同往,极目秋鹰横。  | 
| ...谋,赤壁之功孰与俦。 欲据襄阳以蹴操,可怜修短空悠悠。 坚也多才惜早世,成就奇勋在子弟。 赤乌返葬盘蛇门,三冢累累总相继。 至今烟草青茫茫,父老相过犹陨涕。 樵童牧竖不名闻,相传呼作孙家墩。 或随风雨发光怪,千秋未泯英灵魂。 我今抚卷悲先子,搜幽猎奇应至此。 重为高陵考岁年,再发辉光今日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