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氏求放心,羲易戒迷复。 可叹声利场,纷纷竞驰逐。  | 
| 十门纲要掌中施,机会来时自有为。 作者不须排位次,大都首尾是根基。  | 
| 津津爽气贯眉目,十五男儿万里身。 笔下倒倾三峡水,胸中别作一家春。  | 
| 太阿无前锋不缺,铅刀不堪供一切。 至柔绕指刚则折,善而藏之光夺月。  | 
| 暗中摸索不难佑,眼里轮囷郤见稀。 行地径须先八骏,刺天终不羡群飞。  | 
| 黄尘投老得何郎,准拟明年共我长。 熏沐不为杯酒污,飞扬未许老夫量。  | 
| 自古名家岂偶然,虽游于艺必精专。 经生各守单传旧,国弈常争一着先。 马老于行知向导,鹄腾而上睹方圆。 殷勤寄语同袍者,努力磨教铁砚穿。  | 
| 绕座群书如累玉,夜灯忘睡昼忘饥。 文章须用圣贤断,议论要通今古疑。 孟子岂无仁义国,荀卿犹作帝王师。 太平歧路安於掌,好跨大宛万里驰。  | 
| 人禀天地气,乃物中最灵。 性虽有五常,不学无由明。 轮曲揉而就,木直在中绳。 坚金砺所利,玉琢器乃成。 仁义不远躬,勤勤入至诚。 学既积於心,犹木之敷荣。 根本既坚好,蓊郁其干茎。 尔曹直勉勉,无以吾言轻。  | 
| 小溪在城下,形胜堪赏爱。 尤宜春水满,水石更殊怪。 长山势回合,井邑相萦带。 石林绕舜祠,西南正相对。 阶庭无争讼,郊境罢守卫。 时时溪上来,劝引辞学辈。 今谁不务武,儒雅道将废。 岂忘二三子,旦夕相勉励。  | 
| 制芰以为衣,缉荷以为屋。 樵水秋夜寒,悲风入琴曲。 不怨山泽癯,有道式金玉。 百年肘屈伸,万事手翻覆。 拙哉富贵人,胡椒不论斛。 何如遗编诗,自足寄幽独。 贫者士之常,前言炳如烛。  | 
| 譬如田家,所仰黍稷。 要当早夜,勤于种植。 惰而自安,不稼不穑。 岁云暮矣,何由足食。  | 
| 奈何人性,易流难久。 才及长成,即求配耦。 稍得其资,复营南亩。 自瀑自弃,有同游手。  | 
| 大抵名儒,岂患穷匮。 大抵外物,岂在侥冀。 学成道尊,富贵自至。 不学空虚,非惟自愧。  | 
| 吾乡人物,散处川陆。 岂无艇民,生而清穆。 亦既从师,步趋随逐。 亦既穷经,访寻归宿。  | 
| 纵得美官,人亦见鄙。 若博群书,更坚素履。 虽处常流,亦超尘轨。 一旦进为,必兼众美。  | 
| 士农工商,古有四民。 惟儒最贵,但患非真。 诚能力学,进必有因。 傥或中辍,岂能为人。  | 
| 生死到来何抵当,萧然归去路堂堂。 到家句子聊相寄,写入碧天鸿雁行。  | 
| 生死到来何抵当,乞儿相见便倾囊。 寥寥四顾浑无有,堪笑一身没处藏。  | 
| 顾吾漫浪久,不欲有所拘。 每到潓泉上,情性可安舒。 草堂在山曲,澄澜涵阶除。 松竹阴幽径,清源涌坐隅。 筑塘列圃畦,引流灌时蔬。 复在郊郭外,正堪静者居。 惬心则自适,喜尚人或殊。 此中若可安,不服铜虎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