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于赤子,摩拊极殷勤。 令尹留方寸,吾民受一分。 宛如小滕国,突过大冯君。 四境风谣美,诸公必采闻。 |
| 融抱回曲照,熙如鉴中象。 谛览无遗心,虚求非滞想。 追梦忘始终,通幽宛如往。 藉此会神姿,逍遥期西赏。 |
| 正字芸香阁,经过宛如昨。 幽人竹桑园,归卧寂无喧。 高鸟能择木,羝羊漫触藩。 物情今已见,从此欲无言。 [一作孟浩然诗] |
| 花过木阴合,溪云生暮凉。 牛行响白水,鹭下点青秧。 古寺宛如昔,稚松森已行。 耆年不下榻,童子为烧香。 |
| 孤城度日宛如年,赖有吾人慰眼前。 把酒论文方累月,扬鞭别我遽朝天。 长才合赴风云会,新渥行沾雨露边。 帝里故人如见问,为言衰悴愈皤然。 |
| 断矶江上碧嶙峋,漠漠芦花转岸濒。 舟小风微犹胜马,山高石立宛如人。 羡渠钓艇沧波阔,老我征途白发新。 寂寞蛾眉在天际,远烟青处晚双颦。 |
| 声名早已压人寰,手握枢机鬓未斑。 嘉会宛如鱼在水,远猷直放马归山。 风生帷幄深沉处,春在边陲广莫间。 闻说吴儿眠正熟,月明夜户不曾关。 |
| 庙宇巍峨对古坟,将军英气宛如存。 当进改行除民害,历代封功沐宠恩。 虎穴云埋山寂寞,蛟溪波冷月黄昏。 我来吊古追行乐,驻马花前酹一樽。 |
| 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 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 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 野兴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 |
| 涨水侵门堂跳蛙,偶来常是到昏鸦。 宛如逆旅主人舍,谁访毗耶居士家。 煨芋不嫌牛粪火,供茶就用鹿衔花。 老来脚力全非昔,且可龛中坐结跏。 |
| 江湖渺无际,弥望皆高芦。 芦本水滨物,久疑平陆无。 移根偶种植,沟浅土不污。 纵横勿遍地,叶卷多葭莩。 白花可为絮,长干须人扶。 每当风雨夕,萧萧亦江湖。 宛如扁舟过,榜人共歌呼。 浩然发归兴,岂为思莼鲈。 |
| 西来有客解归装,先说东台白首郎。 颜貌宛如周柱史,须眉皆是汉冯唐。 百年未觉强弓满,新历还添漏箭长。 欲寄平安恐烦报,桃花川里漾舟忙。 |
| 牧之信奇士,纵横见当时。 著书亦有兵,岂惟工赋诗。 画船张水嬉,禅榻悲鬓丝。 广陵罢走马,阳羡亦解龟。 芳树竟寂寞,清淡自沦漪。 斯人向千载,陈迹宛如兹。 |
| 古来得道人,一往无留踪。 胡为恋幽绝,努力抗祖龙。 冠簪宛如刻,藓蔓不敢封。 形化影未灭,石坚诚可通。 灵仙去已遥,聊尔惊凡庸。 |
| 百尺台前万顷宽,风烟缥缈隔尘寰。 天浮江水兼湖水,云抹淮山与楚山。 景物宛如图画里,星河只在户庭间。 登临莫作悲秋意,且对黄花一解颜。 |
| 方亭惟四柱,对峙花竹间。 下有雪岭水,淙流日潺潺。 宛如双彩舸,缆向春波湾。 欲起江湖心,而奈风涛艰。 |
| 斑斑遗墨宛如新,安得交亲更此人。 信矣行间浑茂密,翛然物外最清真。 世家传菊根初断,公署听莺语自频。 扶病玉延亭上坐,槿花残照独伤神。 |
| 延福寺前亭下水,浅不容舠深没底。 青林磅薄上云气,宛如翔鸾开羽翅,又如翠屏临水峙。 山鸡照影空自媚,白鹭窥鱼惊不起。 长官时时来隐几,殆似闻韶喜忘味。 阆州城南胡可比,惜哉子美未见耳。 |
| 灌顶云收,峨眉月昼。 父翁一片肝肠,宛如生铁铸就。 弟应兄呼,全机漏逗。 苏州菱,邵伯藕。 |
| 碧鸡夜半声啁哳,唤起幽人步林樾。 秋高风露著群木,无数寒光泣明月。 松篁一径宛如画,石溜涓涓更清绝。 山巅便好结茅庐,莫待他年鬓成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