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敞朱甍映碧岑,高门谁识庆源深。 畴郊已解传家学,石礼皆堪直禁林。 七叶文章真有种,二郎官职本无心。 庭前玉树成阴未,着手栽培昉自今。 |
| 高光宇宙烟尘昏,纲维坠地谁复论。 阿瞒据国挟天子,窥窃神器如盘飡。 那知英雄不容尔,四海义旗相继起。 孙门兄弟真男儿,不比刘家豚犬耳。 况有周郎多智谋,赤壁之功孰与俦。 欲据襄阳以蹴操,可怜修短空悠悠。 坚也多才惜早世,成就奇勋在子弟。 赤乌返葬盘蛇门,三冢累累总相继。 至今烟草青茫茫,父老相过犹陨涕。 樵童牧竖不名闻,相传... |
| 急雨方侵幔,斜晖忽满廊。 麈清添草色,衣润省篝香。 妇织将收茧,农功已下秧。 诸孙入家塾,亲为授三苍。 |
| 历授人时後,天回斗柄初。 农畴兴耒耜,家塾盛诗书。 缥缈双凫舄,咿哑一鹿车。 山翁喜春近,随处狎樵渔。 |
| 六经圣所传,百代尊元龟。 谆谆布方册,一字不汝欺。 抱书入家塾,自汝儿童时,老乃幸不验,愚哉死何悲! |
| 强寻残梦苦难成,推枕搘藤绕舍行。 新涨生波渔艇活,晨曦送暖客衣轻。 烟迷芳草苍茫色,鹊占高枝嚄唶声。 老病自怜犹嗜学,诵书家塾羡诸生。 |
| 十月东吴草未枯,村村耕牧可成图。 岁收俭薄虽中熟,民得蠲除已小苏。 家塾竞延师教子,里门罕见吏徵租。 老昏不记唐年事,试问元和有此无? |
| 蜗舍鹑衣老可哀,衰颜时为汝曹开。 朱门莫羡煮羊脚,粝食且安羹芋魁。 家塾读书须十纸,山园上树莫千回。 但令学业无中绝,秀出安知有後来。 |
| 家塾提纲属晋斋,絜斋气脉远乎哉。 何时升讲开聋聩,衿佩跄跄济济来。 |
| 齿耄婴新疾,才衰减旧名。 短邸扶蹇步,小院惬幽情。 卜叟言灾退,医翁贺脉平。 饭香炊罢亚,羹美馣芜菁。 菊颖寒犹小,枫林晓渐赬。 清诗披客贽,佳著指僧枰。 家塾灯前课,村陂雨外耕。 从今尚何事,赖此遣浮生。 |
| 仙翁真气与神游,宰树参天也不樛。 怅念青春家塾日,共闻规训有源流。 |
| 世人无远韵,挟策干浮云。 识字仅有数,得志无短檠。 太丘妙家法,不肯卤耕耘。 藏书浩无际,兀坐观沧溟。 寒陋鄙李邕,假书勤朝昏。 过眼如杜甫,散为笔下神。 一家今四杰,射策到王庭。 自视犹细事,家塾方讨论。 嗟我未闻道,政作钻纸蝇。 会同阿戎去,从公问斲轮。 |
| ...有馀畜。 只今大江南,盛事君家独。 君归广此意,胜处新卜築。 周遭植名花,中间敞家塾。 少长驱之学,毋间亲疏属。 庶几子又孙,更衍无穷福。 亦使紫橐翁,百世清流馥。 |
| ...生多离合,泛泛如流萍。 忽焉复邂逅,岂辞倒公瓶。 著身山水窟,已浣埃壒形。 况乃家塾间,美诵盈客听。 颀颀两孙子,玉立此宁馨。 |
| 竹君清绝润於玉,谱牒出自淇之澳。 移根分种置吾庐,才隔樊墙即家塾。 塾之所有无非书,师友摛文剪其芜。 此君儿郎趣亦雅,骈头相过纷铺舒。 鲜鲜绿色照邺架,骎骎宗祖可方驾。 钩章题品得骚翁,倍使新篁长光价。 矛甲鏦鏦看击云,未逊六千君子军。 琅玕一一如椽大,此中更有风月存。 巨细何异公领孙,低昂尤若主承宾。 有宾如君诚可人,西窗... |
| 总角人家塾,学经至豳诗,治道本耕桑,此理在不疑。 今兹垂九十,谢事居海涯,戴星理农业,未叹筋力衰。 四月筑麦场,五月瀦稻陂。 秉火去螟蝗,磨刀翦棘茨。 西成大作社,歌鼓乐圣时。 |
| 我幼入家塾,结发知苦心。 稍长谬闻道,笃守至于今。 淡然朱丝弦,三叹有遗音。 讵敢负所学,枉尺求直寻。 彼哉孔光辈,千载污儒林! |
| 何人著书补获麟,竹汗未乾头已星。 天上风流张公子,散发沧浪歌独醒。 威名偏满淮草木,肯借妙语春冥灵。 臞翁之腹无三壬,平生贮书才一丁。 泥涂断道学龟曳,云天泼眼惭鸾停。 亦知封侯下曹掾,宁与阿堵高宁馨。 梦从诸儿坐家塾,十年灯火寒青荧。 分无黄色明天庭,独倚一片藏无形。 虞翻骨相当自程,曲江风度乃不名。 |